《高手教师》读书笔记~怎样走进学生心里

    面对任何一个孩子出问题,在处理技巧上会有很大的变化,但原则是不变的,就是教育必须基于信任与尊重。

第一条建议,也是最重要的建议:“走在问题前面”。

        从教26年,遇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学生,也出了很多问题,甚至是不可挽回的事情。现在想来,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提前预测到并加以排除。之所以没有排除,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的重要程度还不够,二是我们缺乏相应的职业习惯。

    如果我们像飞机零件检测员一样,在飞机起飞之前集中注意力,反复检查。是不是就会避免很多问题。比如,我们执教一节公开课,从学案的设计到课件的制作,从活动的设计到每一个问题的生成,我们都考虑的面面俱到,而且上课前都高度紧张,直到下课后,整个身体才放松下来。即使平时的常态课,我们也是在上课之前努力好好准备,这就是我们的职业习惯。如果,我们的老师连讲台都站不稳,还能干什么啊?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职业习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习惯本身意味着程序和标准。你持之以恒地坚守它,最终,它会成就你。而在天赋和努力之间,决定性的因素,实际上是习惯,因为习惯决定了你的生命在怎样的平台上运行。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不依赖于创造性,而是依赖于自动化水平,即习惯水平。

    当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备课本上勾勾画画时,这就是习惯问题。如果我们的精力用用于去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科,自己的学生,会受益匪浅。有了这种爱,你和学生就有了感情基础,就有了关系基础。

第二条建议: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老师。

      教育没有绝对的对错,对错之下有着海洋一般广阔但暗黑的潜意识空间,这就是孩子对于世界、老师以及自我的感受。因此,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问题,特别重要。首先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当成我们的老师,通过改变自身去不断地影响学生。

1.尽量不要公开点名批评学生,表扬宜公开,批评宜私下。

2.到了中学,甚至都不要轻易表扬学生,而是分享学生的作品与成就。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班级里面表扬一位同学,她竟然大声说:“老师,你别说了,我很难受”。原来,很多情况下的表扬也是一种伤害。这相当于,把她架在火上烤,放在油锅里面炸。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想法,更没有体会到她所处的情景。

3.不要等学生出了问题才去关注他,平时就要关注和关心学生,并且知道如何真正地关心,以及如何分配你的关心

4.避免收买学生或粗暴对待学生,要将友善与原则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教师的权威,学生就会追随你;

只有真正地爱学生,真正地站在学生立场去感受问题,才能不麻木,才能在处境中找到最恰当的反应。

    正像《教学勇气》中所说的,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我们的确在教育孩子,但是更为根本的,我们必须学会和孩子共同生活。只有在共同生活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同行者和导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