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地为庐,光阴过客。世人营营,多累于物。余观今之世,重垣叠架,盈箱溢箧,竟不知环堵萧然亦可安身也。昔陶元亮结庐人境,陆鲁望茶灶笔床,岂非减繁得趣之真谛乎?
减物篇
凡人蓄物,如蚁聚粮。初则必需,渐则滥藏。某公尝示余秘术:凡三载未触之物,譬若前春纨扇,可尽捐之。余试理青箱,果见旧帙蒙尘,寒衣蠹蚀。遂依四法处之:
一曰“赠”:童玩旧籍,赠邻家稚子,观其笑靥,胜藏敝笥;
二曰“售”:琼瑶美器,售于识家,非为牟利,实续前缘;
三曰“改”:素缣可制灯屏,断竹能作花插,慧心点化,朽木生春;
四曰“弃”:敝屣腐食,当断则弃,犹医者剜痈,不容姑息。
昔白石老人治印,有“知白守黑”之妙。今治家亦当如是:减三成器物,反得七分余裕。空橱列清风,素壁留月痕,岂不愈于满室赘物耶?
减交篇
《易》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然今之交际,多类市贾。某尝赴名场盛会,但见:
座中虚笑似纸鸢,席上寒暄如蜡味。
归来检点青衫袖,空染十丈软红尘。
遂悟交际当效园丁修枝:
一剪趋炎藤蔓,再除势利荆棘。
留得二三松竹友,可听风雨可论文。
昔林逋梅妻鹤子,非是孤僻,实择良伴。吾辈虽处尘寰,当效其精择之智:负能量者,如漏卮注水,终难盈盏;怨怼之徒,似春蚕自缚,徒损心神。择善而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
减念篇
减物易,减交难,减念尤难。今人机心重重:
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是犹猿攀危栈,雀顾荒园,终难自在。
昔雪峰义存示众:“饭箩边坐饿死人,临河渴杀汉。”此正为妄念所困者写照。宜学云门糊饼,赵州吃茶,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减念三昧:
晨起不筹终日事,夜眠且放百年忧。
遇事如看庭前雨,既落便随流水去。
减法之乐
余自践行减法,渐悟其乐:
衣但适体,不羡云锦;
食惟充肠,岂慕猩唇?
交往但取肺腑,言笑皆由本心。
书斋虽小,可纳须弥;
庭宇虽朴,自有乾坤。
减得浮华三斛,添来明月满襟。
今观世人:有筑金屋而失眠者,有广交游而独泣者。恰似蝜蝂载物,终坠重崖。何若效范蠡扁舟,张翰莼羹,在减得宜,在舍由心?
《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今之简生活,非止洒扫之艺,实修身之阶,明道之径也。减至无可减处,忽见真吾如朗月,照破山河万朵——此乃减法三昧,生活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