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身体免疫力时代, 你需要的真正养生书——《阴阳一调百病消》研读笔记

抵御病毒,快速恢复健康,拼的是身体自身的免疫力。如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从中医的角度,关注的重心自然落在了人体上。

“病原体和人体这两头,我们主抓一头”,全书抓的就是抓人体这一头。因为病毒和疾病万千,“万病只有一个原因:阴阳不调。”,而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利用人体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就能把病邪祛除出去。

01 人体的阴阳

《黄帝内经》中说,治病必求于本,治病的根本是阴阳,《阴阳一调百病消》中也认为,人身上的疾病有成千上万种,而病理只有一个即:阴阳失调。

人体的阴阳不是有多玄乎的概念,人体中只存在两种能量:阴和阳。

阴和阳就好比天平的两端,保持平衡就是健康的状态。阴阳不平衡就会出现疾病状态。

阴的能量具有的特征:寒凉、晦暗、湿润、抑制……

阳的能量:温热、明亮、干燥、兴奋……

一个人如果身体的内阴的能量多了,他就会感到寒冷;如果阳的能量多了,他就会感到燥热。

调整阴阳,从调整身体的寒热开始,寒热平衡,阴阳就平衡了。

02 寒则温之,热则寒之

罗博士认为,中医虽然博大精深,但最终会落实到两个上面:一个是寒,一个是热。寒,就是身体的内阴的能量多了。热,就是身体的内阳的能量多了。

中医养生就是调整身体的寒热状态,你热了,就让你冷一点,你冷了就让你热一点。

从中医角度,不管有多少病毒,只要人生病了,无外乎呈现出两种状态:一是寒,一是热,只要弄清楚病人身体处于何种状态,然后进行调整就可以了。

但是,这个寒热两种状态,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时刻都在变化,寒热变化最突出的就是感冒。

感冒最初阶段,打喷嚏、流清鼻涕,这个阶段有时特别短,几个小时或者半天就过去了。很多人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个体表发冷的阶段,任何热性的食物、饮料都可以用上,甚至一杯热水。

罗博士提到这个阶段可以用葱白和生姜熬水或者用紫苏叶泡水喝,还可以把热水袋放在被窝,放在后背的肺俞穴附近,靠近肺部脊柱的两旁。如果咳嗽,可以选用通宣理肺丸。

切记不可以用寒凉药物。

罗博士提到的及时驱寒的方法,就是第一时间把寒邪祛除出去,不让寒邪往里走,根据我多年的实践经验就是千万不能带着寒邪过夜。让身体暖和起来的方法,可以立即吃羊肉粉、酸汤火锅这;也可以用电风吹吹背,这样更方便。

如果寒邪没有及时清除,会转化为内热阶段,出现热证:咽红、喉咙痛、发烧、骨节酸痛、咳嗽;诊断指征:


痰黄、鼻涕黄、喉咙疼痛、体温上升。这时要用清凉派清除内热。简单的方法是双黄连口服液。还有一个治疗喉咙肿痛的方子,是罗博士外祖父王恩阁先生的方子:

(双花)金银花10g  连翘15g  防风6g  前胡3g 白僵蚕10g 公英10g 地丁10g  射干6g  苏叶6g (苏叶在熬好药关火时再下,泡十分钟就可以。)

从我个人多年实践看寒则温之,热则寒之的经验,可以一边喝姜汁红糖水(放一段大葱苍白,好喝又驱寒);紫苏泡脚效果驱寒效果比较好(先烧一壶放温,在重新烧一壶,边泡边加紫苏水),泡的过程喝稍热的水喝紫苏水,泡到发汗,注意不要吹到冷风。热证时,如果孩子舌苔厚腻,两颊红,需要消消积,消积方子也是罗博士在其他书中提到的——炒鸡内金、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6克熬水喝,还可以退烧,一般喝一两次即可。

寒热还会与湿气相结合,出现寒湿和湿热。

湿气本身不会导致感冒,但是会让身体运转异常,病毒就会趁虚而入。

如果寒气和湿气结合,人体会出现舌苔白厚,身体发冷、头昏头重、胸闷,脾胃方面的问题是腹痛、欲呕、腹泻等,就是通常说的寒湿感冒,脾胃症状严重是胃肠型感冒。

这时用到一个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的药方: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的使用也讲究诀窍:如果是泻肚子最好服用藿香正气丸或者胶囊,这样药力偏下;如果是呕吐,最好服用藿香正气水,这样药力偏上。如果又吐又泻,两者都用。

藿香正气水和口服液是我们家常年备用的药物。小孩子不太容易接受它的味道,但是可以放五六瓶放在洗澡水里给小孩子洗澡,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湿热感冒一般出现在夏季桑拿天,症状是发烧、头晕,头重如戴帽子,怕风、胸闷,舌苔布满。此时祛湿同时清热,但不能同时用解读药物,湿气不除,解毒没有多大作用。

  0 3  气血和睦是根本

阴阳在人体的另外一个体现是气血,气为阳,血为阴。

看一个人有没有生病,看气色就知道。

人体中的气,一是先天之气,来自父母生殖之精;二是谷物之气,来自于食物。

罗博士把先天之气比喻为股票市场上的原始股,谷气比喻为增发股。

人如果气虚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和耳鸣,甚至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气虚的人水湿无法运化,造成水湿停滞,在舌头两侧会出现齿痕。

心血不足,记忆里会变差,晚上多梦,这是血不养心造成。

肝缺血,人容易发火,会觉得头昏脑胀,目赤肿痛。

肺的血不足,胸闷、气短、呼吸不利。

  0 4  判断身体阴阳的方法

判断身体阴阳的方法——看舌苔。身体有热舌苔黄,舌质淡白有寒;寒则痰涕清白;热则痰涕浓黄。气虚的人,舌有齿痕;气血两虚,舌质淡白。是否有淤血,女看舌上瘀斑,男看舌下静脉。

寒热交错的时候,鼻涕黄白相间,痰也是黄白相间。

罗博士还有一本书叫《图解舌诊》是教人如何看舌头的,舌头是判断身体健康与否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比较准确的方法。

0 5 药食同源,用食物的阴阳来调理身体的阴阳

药王孙思邈说:“夫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乃不愈,然后命药。”

人体协调阴阳主要靠食物。身体便寒就吃一些属阳的食物。身体偏热,就吃一些属阴的食物。

十大属阴的食物:

苦瓜,苦瓜性寒,泻心肝之火。

空心菜,性寒,味甘,清肠胃之热,通便。

马齿苋,味酸,可以清热祛湿,治疗痢疾,腮腺炎。

鱼腥草,清肺热,解实热,毒邪。感冒发烧,出现流鼻血、牙痛等,用鱼腥草来煲汤,十分管用。

菠菜,清肠胃热毒,专治头昏烦热和慢性便秘。

苦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对治疗感冒和扁桃体炎有很好的作用。

莲子心,不但可以清火,还可以安神。发高烧而神智不清的病人,莲子心有奇效。

丝瓜,丝瓜的汁液可以清痰热,皮清热解毒,丝瓜络通经活络,解毒消肿。

黄瓜,清肝经之热。

芹菜,大便秘结和高血压的人可以多吃,泻肝胃之热。

十大属阳的食物:

生姜——解表散寒,人们常说“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韭菜——补肾起阳,民间有“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的说法。韭菜适合春天食用。

小茴香——暖下腹,女性朋友遇到寒凉导致痛经,用小茴香煎水喝。

川椒——驱寒去湿。著名中医施今墨的养生习惯就是每晚必用花椒水泡脚,花椒水去湿散寒,温脾胃,补命门。

胡椒——温中散寒,胃寒、腹泻、虚冷的人可以适当吃胡椒,但胡椒辛味走气,热性助火,喉咙肿痛,牙疼和有眼疾的人要忌食胡椒。

南瓜——温补脾气,对于脾虚气弱的人很有补益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南瓜是很好的蔬菜,可以阻止血糖迅速升高与降低,有稳定病情的作用。但南瓜不要多吃,多吃容易引发脚气和黄疸。

香菜——散寒行气,与葱白的作用相似。

栗子——温补脾肾,栗子也叫肾之果,对脾胃虚寒的人,可以益气健脾,厚补肠胃。

洋葱——发散表寒,如果感冒,觉得冷,用洋葱熬水喝,无汗或者鼻塞不通的症状很快能得到缓解。

大葱——发表通阳,葱白归肺经和胃经,可将体表寒清透出去,解决感冒发冷的症状。

0 6  身体寒热不均的调整药方

生石膏粳米汤:最快最有效的退烧方法。有内热,用生石膏15g和大米一起熬,等米熟了,喝米汤。生石膏清里热非常有效,米汤还可以驱散体表的寒气。

生石膏清内热的效果非常的好,毕可恩在他的清热的方子里也用生石膏、双花(金银花)、连翘等清内热,生石膏凉而不寒,但是不宜久熬,要后放。

一杯苏叶水(紫苏):感冒时发冷的神药。喝紫苏水,并用紫苏水泡脚,背部一出汗,外寒就驱散了。

如果畏寒,可吃羊肉汤。

不论是泡脚、泡澡不能空腹,没有元气,就无法发汗。只要在肚子里有食物的时候才能够用发汗的方法调整身体。

罗博士书中提到的药方非常实用,还有补气不上火的生脉饮;补脾血的归脾丸;治脑血栓和痔疮的地龙(俗称蚯蚓);适合劳心一族补心血最简单的龙眼肉;消胃中积滞和任何脏腑之积的鸡内金和千年养生第一糕——八珍糕……

介绍了这么多,读者诸君还是亲自去研读罗博士的著作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好身体的阴阳,主抓好人体这一头,再是什么外邪都有一个好底子去应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