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提问的模板2025-06-24

(一)提问部分:

1. 群内昵称:    孩子性别、年龄: 

2. 尽量客观地描述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

女儿说暑假要去重庆,之前简单说了几次,恰好昨天期末考试第一天,我说,好啊,你有啥具体打算吗?如果要妈妈陪着的话,妈妈得安排一下休假。她说,我可以自己去吗?我说那不行,才13岁,高铁坐不了,宾馆都住不了,难不成要住在天桥下?或者叫奶奶陪你去?她就笑了说,不要奶奶陪,而且我想坐飞机去。我说好啊,从哪里走?她说从南京啊,我说好的,可能需要到八月中旬,等弟弟的幼儿园暑假班结业。她说,那我现在就想去,说完自己笑了,说还没考完试,我想啥呢。我说,咦,就是没考完,才先想想呢,因为想想都可美可有劲儿,是不是?她说,你这次不问我去干啥了?我说,那你说说?以前你说保密,现在想说就说说。她说,我去看时代峰峻少年团,我说,哦哦,可不是,我记得初代的王源不就是四川人嘛。她说,你还知道这个?本来他们的公司就在重庆的,我说,明白了,你要去打卡对吧?她说,人多的很,都不一定能挤进去。接着,说,给我手机,我要看看,我说好,你计划一下行程。结果临睡前,也没看行程,在跟同学聊天。我也没多说。

3. 辨识自己那时的感受;

之前女儿说要到重庆,我还以为她又看了党史红色教育如《苦难辉煌》《长征》的书启发到了呢,结果昨晚说是追星的原因,我有点点很小的失望,但是不多,更多的是她把心里话说出来了,我很开心现在她能说出来自己的真实想法了。而且因为我是带着我的善良去接话的,自己觉得接的还好,我的情绪稳稳的,她的情绪也很好。由此我了解了家长的稳定对孩子是多么重要,我就在当下,我和她在一起,我的感受去贴近她,她能感受到,也愿意给我回应爱,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收获了。

4. 清晰提出自己的问题,要求具体、聚焦。

去重庆这个事,如果经过女儿的仔细考量,再多几次像上述的良性沟通,也能成行。但是如果她自己不主动,我倒不太想出门,也不想刻意去推动。一来是她爸爸没有时间和我们一起,我自己带着姐弟俩,觉得都得我自己操心,很累,二来也是出于考虑弟弟才六岁,去看啥也记不住,但是如果出行,他一定是要跟的。如果不成行的话,又怕女儿开学了失望,怎么有个两全法呢?

(二)自答部分:

1.感受自己身体的感受,如果在理想父母的爱与接纳中,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让情绪流动、释放?

在昨晚的交流后,我恍惚看到自己工作后一次去龙湖培训,在精品店给爸爸买了一个修脚刀,我觉得很好,就虔诚的问他,爸,你的脚还可多死皮吗?妈妈居然在一边冷笑着说,咋,你会治?我心里一紧,觉得喉咙那里被噎着了,只好喃喃的说,我买了一把修脚刀,准备给爸爸用的。这时在父母面前的我,已经快流泪了,只好快步走开。其实这些伤心的场景并不多,却也被我记了17年。

可以想见,过去的时间里,我这么粗暴的不理性的对待我的女儿和儿子得该有多少次,如果是我作为自己的理想父母,我会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欣然接受女儿的爱,特意拿出来用,还要到亲友面前炫耀:看,这是我女儿给买的。不过这一点我已经得到了补偿,父母渐渐老去,没了少年意气,心情也平和很多,现在妈妈不就是每天都在邻居面前炫耀我的工作和我的儿女么?

还好还好,我学习了,知道怎么拿出自己的爱和善良,真正的贴着孩子的感受,真正的跟孩子交流,真正的做到和孩子说话时,满心满眼都是孩子,我想我找到了和孩子交流的真实感受。

2、体验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想法背后对他人的期待是什么?期待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当时的想法是女儿能说出来她的真心话,真的很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接住她的话,拿出我的真善美,接话接情,让她感到我的爱。

对孩子的期待是,女儿你多说一点,不要憋屈自己,把心里话说出来,让自己在家里也轻松点,不那么沉闷。

需求是孩子能主动的更多的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3、如果有办法满足自己的真实需要,都有哪些方式?能列出来吗?

我自己更稳定,在真的有不稳定的情景出现时,能跳出来,或者能跳高去,到半空中看看现实的自己。

我想让孩子多跟我聊,不是一时半会能实现的,需要久久为功的,可以先带她到心灵花园去,试试看,她愿不愿意说,不愿意说的话,就让她待一会,自己用心感受她的感受。

我多念念qidaowen,看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伤,看看自己能改过多少、弥补多少。

我多多念想光明的未来,多多想象我自己的愿望已经实现的图景。

4、感受对方的感受是什么?对方的表现、症状和情绪背后的期待和需求是什么?

女儿的感受可能是,今晚妈妈还挺好说话的,我愿意跟她多说几句啊。

女儿的期待和需求:想要一个更能理解她、贴近她的感受、不打击她的妈妈吧。

5、当时的情境是什么?情境对你们的影响是什么?情境需要你们做一些什么?

情境挺平和,气氛很融洽,哪怕我说叫奶奶陪你去吧,女儿也没有甩脸子,而是直接表达了反对,很好的交流情境。

对我们的影响是,这样的交流没有控制,没有生硬的建议,甚至还收获了彼此的爱和信任,即使没有进一步的研究,至少没有叫情绪卡滞,希望以后多一点这样的交流。

和谐的情境对妈妈本身的素养和语言习惯提出了要求,如果陷在自己的过往里,很容易又去说一些不和谐的话,对孩子的做法进行评价指责,现在带着觉察,很好。

6、至此,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和看法是什么?

这不是问题,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不见得孩子都得带着一颗红心长大,去重庆就非得是去膜拜先烈,既然女儿说了不是,如果成行,也不多说这方面的,如果去了一趟,开阔了她的视野,给她在小伙伴们面前多了聊天的材料,我觉得也挺值得。毕竟我小时候也追星,海报贴满屋子还有本子,也没见长歪。

所以她提出的新问题,需要妈妈去成长。我的看法就是问题即答案,在问题里找到意义,跟我聊了,至少可以让她从现实的学业压力里暂时逃脱出来,感受一下妈妈的爱,也很有价值。

不知道上述思考可否,觉得有疑惑,请教老师解惑,谢谢。

海勇老师的回复:

能够从你的描述里感受到你的两点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一个是稳定,父母稳定的状态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土壤,第二个是真实,孩子在你的面前能够真实的自由的表达,你在你的觉察里真实的自由的协调。


其实你的自答里已经回复了自己的提问,在这里呢,我想回应一个点就是可能性。


成人和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比他们少了更多的可能性,因为我们经常会被过去的经历,脑海里的信念,周围的条条框框限制,孩子却没有,所以他们就可以很自由,拥有比我们更多的可能性。


但是,我们身上的这些经验、信念,却是孩子身上所缺乏的,也是他们的成长里所需要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说,关系就是最好的教育,所以,这件事情无论最后如何,只要保持好关系,可以彼此流动,去哪里,如何去,也就不会再是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