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赢了久久没走出来的情绪。
虽然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
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兜兜转转这许多年,我仍旧没有脱离自己所在的生活阶层。这要承认,是因为自己无能。但庆幸的是,目前的生活虽然不能逃离但能躲避,至于这本就不牢固的避风港还能躲多久,未知。
仔细想想,其实能跨越阶层者,真的不多,小时候活在邻居亲戚的小圈子,读书了活在同学的小圈子,步入社会讨生活了,活在同事的小圈子。总的来说,关系能走的近点的,对自己有影响的,都是和自己生存状态差不多的。除非遇到贵人,拉你一把,或者给你指条可行的路,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东撞一下,西试一下,最终一无所获,也耗尽了时间,有贵人的情况下,你自己也要有头脑或者天赋才行。
最近也是刚读完《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里面的杨百顺就是这样一步步被生活推着失去了自我。这只是这本书很小很小的一个视角,里面关于亲人,关于人生,关于变化真的视角很开,有机会可以读一读。继续说这个层的问题。
看似我们生活在一个空间,其实并不是,飞机有头等舱,高铁有商务座,候车室都是专用的,与我等普通坐席乘客相遇的概率极低,再说打工,我等底层小工人,别说老板了,就算是办公室的领导都不是我等可以搭上话的,更别说教育的隔离性,普通人家的孩子和上层人家的孩子注定是分开的。有天赋者当然也很多,这个不否认。人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一定会受成长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影响。
只说大体不说例外,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有例外。做生意的圈子会相互合作,相互介绍生意,打工的会相互介绍哪里打工条件好,这也解释了为啥很多地区有群体性,比如都在某处开民宿,都在某地打工,都经营某类生意。
有些事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
就又想到一句话:这是我对生活所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