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家,发现曾经的学校变成村委办公室

-1-

这次国庆回家,翻出了一张小学一年级的旧照片。相片里面的我,依然又黑又瘦又小,丑不拉几。

照片的背景还在旧学堂。白墙青瓦,木梁飞檐。教室门口一簇簇七里香,细碎的绿叶堆里还藏着些许小白花。

后来,学校盖了两层新楼,簇新白瓷砖,黄琉璃瓦盖,气派的不得了。

彼时,我已是四年级。

很快几年后,我上了初中,去了县城的高中,去了更大更宽广的城市读大学。

也很多很多年,没再回去看过我曾经读过的小学。

再后来,等我想去缅怀回忆的时候,听说,学校关闭了,几所学校合并在了一起。附近的学生不得不去更远的地方读书。

因为,已经没有足够的学生开设一个班,一个学校。

我的小学已经不再了,徒留下童年最深重的记忆在心里。

-2-

大概是4号左右,爸爸说村委办公室多了几台电脑。但是大家都不会用,毕竟他们都老了。让我教教他。

我说好。

来到办公室,我才知道。曾经读过书的小学已经改成了村委办公室。

我问爸,这什么时候变成村委办公室了。

他说,有一段时间啦。你都知道的,这学校都荒废好几年了。村里觉得可惜,就把它改成村委办公室。够宽敞明亮,挺好的。

我默默巡视了一圈学校。

曾经校园一角的芙蓉树没了。

那颗芙蓉树,我从冬看到春,看它颜色从朝露时分的浅浅淡淡的粉白到深浅不一的火红,一日而三色变。

从一年级看到六年级,我们一帮学生在树下追逐打闹嬉戏,捡起从树上掉落下的花朵,小心翼翼放在课桌下,就盼它能不要太快枯萎。

那是多么快乐而天真的童年。

上二楼的大门被锁了,只留下一、二、三年级的教室用来做办公室、文化阅览室。

甚至还有老师的办公室被废弃不用堆满课桌等杂物,满面灰尘,荒凉幽暗。

学校走廊上的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已经不再鲜亮,也再没有学生会仰起头看太平洋大洋洲在哪里。

曾经被老师描绘地彩色缤纷的黑板报漆黑一片,幽幽暗暗,凄凄惨惨。

没有学生的学校,毫无人气,荒凉一片。

一个个孩子离开这个地方,永远不会再有新的学生到来。

它被废弃。

学校已经不再是学校

-3-

越来越多的人去了城镇。

农村,留不住人。

而学校撤销合并在全国各地正在大规模发生。

根据调查,“农村常住人口和学龄人口减少,农村学校生源减少,规模效益下降,‘村村办小学、乡乡办初中’的格局开始被‘小学向乡镇靠拢’、‘初中基本在镇和县城。

十年间,我国农村的小学减少了一半,从55万所减少到26万所,平均每天消失56所农村小学。

这是国家的政策,也是因为现实不得不执行的方案。

当然也有更多大人们因为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更好的资源,把孩子送到城里去学习。

我没觉得不好。

经济发展是大趋势。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生活,不留在农村,这无可厚非。

偶尔就是有点心疼,那些因为学校合并了,不得不去更远学校的孩子。

大部分都是留守孩童。

这些孩子因为学校撤并方案,也衍生出很多问题。比如上学难、辍学率回升;而无法就近上学,导致学生住宿费、伙食费、生活费、交通费等家庭教育费用增加;低龄寄宿衍生严重心理问题;大量巨型学校、巨型班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教职工承担了过多的养育教育任务,精神压力大等问题。

也不知道以后这些留守孩童以后怎么与那些城镇里生活的孩子竞争。

寒门不是不能出贵子,只是,太难太难。

师资力量的不足,父母关爱管理照顾不到。

缺资源,缺爱。对成长的教育都是很不利。

而城镇教育资源更优越,能教出更好的学生,这是事实。

放养的在乡村长大的,没有父母教导的孩子,要想成为优秀的人才,难度远远大于城镇学生。

叹一口气,默默为他们心疼。

再回转过头看这荒芜空荡的学校,心生酸涩。

我曾经读过学校,就这样消失在时光的长河,历史的进程中。

也许我该为这个现象开心,这毕竟是中国全速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4-

城镇在发展着,然而每次回家,看到处处荒芜的土地,仍是心痛难当。

农村的没落已经是一个不容置喙的事实。

不管是留守孩童还是留守老人,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非一日之功。

事实上,我认为,国家可能根本管不过来。

人太多,需要的金钱数额之巨大,吓都能吓死人。

吁嘘嘘,叹息。

国庆国庆,庆国庆。

庆国盛家旺。

国家整体在强盛,家乡却在衰落。

其中之酸涩,无以言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生如茶, 不过浮沉; 品茶似品人生, 不过拿起放下。
    伦小让阅读 164评论 0 3
  • 当一段音乐仅仅为了和声曲式上的正确而存在时,这段音乐晦涩难听。只是为了写点什么而写的后果是封闭、隔离,写出的东西失...
    LynneGong阅读 415评论 0 0
  • 弦歌与琴歌 弦歌盛行于先秦时期,故当时有“《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的情况。琴歌如《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
    张艳的简书阅读 786评论 0 0
  • 《精灵鼠小弟》讲了美国纽约一个叫利特而的普通家庭,他们有了一个像老鼠一样大小,长得也像老鼠的男孩斯图尔特。但是一...
    七月小七阅读 48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