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6

上次我们共同学习了《PET父母能效训练》这本书的第三、四、五章内容。有这么一段话,我感触很深。“父母接纳孩子是一回事,孩子是否感觉到被接纳又是另外一回事。除非父母能够让孩子知道自己对他的接纳,否则一切都是枉然。因此父母需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接纳,孩子才能确知父母接纳他。”反思我们日常与孩子的交流中,所谓代沟,还有家长与孩子间产生的隔膜,生疏感,有多少原因是作为成人的我们自己造成的呢?孩子每天从学校回来,从以前叽叽喳喳把学校的新鲜事说个不听,到现在不在愿和大人多说话,多汇报。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是孩子长大了,变腼腆了。所有认为正常,其实也可归结为孩子对大人的接纳不认同。其实就是我们缺乏听的技巧,孩子自然不愿意说了。孩子长大了,智力在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增长,对家长的接纳方式也会产生新的要求。小的时候,孩子用小红花就可以表示认可。而现在,孩子精神需求上了层次,父母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放下身段,做孩子的好朋友,耐心的交流,才会更好与孩子沟通。

        同理,我们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我们的付出就行了,而要让孩子感到被爱。这也要技巧。就像接纳性语言可鼓励孩子积极的说。那么爱,也可以有接纳性的爱。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但这些方式接纳性太差,有时甚至会产生逆反甚至反抗。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方式很重要。只有被孩子接纳了的爱,才会让孩子心里产生感恩,才会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