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故事不同的看法

        今天在做脸的店里遇到一位相熟的老师,她大约有50多岁,已经当了婆婆的人,一起聊天聊到一位17岁青年跟父母的冲突。听完我就跟她讲了一则我看到类似的新闻。

        新闻不是最近的故事,是2015年已经尘埃落定的定居多伦多越南华裔家庭悲剧。“詹尼佛曾是个好孩子,她聪明、刻苦、听话。可后来,她却雇了三个人去杀害自己的父母。谋杀行动一切按计划进行,唯一意外的是她的父亲没有死。”(译自Toronto Life)

        詹尼佛从小学钢琴,滑冰等获奖无数,但从中学开始成绩下滑,因为担心责骂,她开始伪造成绩,撒谎。发现真相后,父母对她严厉制裁。22岁的她竟然完全不能独立,任由父母管制,只是偷偷联系男友。男友劝其独立无效后,决定分手,这加深了詹尼佛对父母的恨意,最后动了杀心。

        我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无助的詹尼佛和悲哀的父母。对于父母的希望和要求她不会抗拒,从小就用自残来解压。父母把她禁锢在理想的轨道中,用过度的爱和保护筑起牢笼,难以消散的怨气却令她极度想挣脱,直至发狂。那位老师听后的想法是这孩子怎么这么狠,连亲生父母都下得去手,这样的女儿不要也罢。

         把这个故事讲得这样详细,是因为这个案例跟《少有人走的路2》中的两个案例如出一辙。父母都严格控制子女,只不过前者爆发后攻击的是父母,后两者偷窃攻击的是他人。但同样让人感觉沉重。那位老师的理解是,做子女的怎么能这样没有良心,辛辛苦苦培养成人却回头报复自己的父母。用正常思维想想确实是不应该,唯一的解释是,当时的他们都已经丧失理智了。

        我们没有做过父母,肯定完全无法体会养孩子的艰辛。而一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也不能理解詹尼佛的痛苦。所以同样的故事,对不同经历的人来说,解读的角度可能有千千万万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秋下荆门 唐 ·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张咚咚阅读 994评论 0 0
  • 山有木兮君有意,天涯海角皆随你。 被爱情伤过的人一定会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好。 世间的爱情最好不过一世二人三餐四季...
    沐尧阅读 3,660评论 0 1
  • 鸡毛换灯草 ...
    Jeff随笔阅读 3,88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