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群里看到有人发的“关于清明节假期延长至七天的通知”,点开一看,“做梦”俩字,让人笑起来,这才想起来:今天是愚人节。
4月1号愚人节,前两天想了一下,但也仅此而已。今天看到那么多群里,寥寥两个的“愚人玩笑”,再对比以前大家过愚人节的热火朝天,不由感慨:愚人节,过气了!
我是初中的时候,第一次在英语课本上知道了愚人节。而真正过愚人节,是我去县城读高一那年的4月1日。
我记得,愚人节那天的早自习下课,在从教室通往食堂必经的小桥上,一块小黑板立在了路边,上面是一个关于学校放假的通知。
大家看到后,都挺吃惊,这不逢年过节的,为啥要放假呢?而且,班主任也没通知呀!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大家议论纷纷,摸不着头脑。
一直到上午,小黑板上出现了用英语写的几行字,大意是:早上那个通知是英语组老师瞎编的,祝全体师生愚人节快乐!
好吧,大家总算明白了,同学们哄笑一片,觉得英语组老师好时尚,很会玩。那是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英语组老师是学校里最洋气的一批人。
这是上午英语组老师开的好玩的愚人节玩笑,下午我们班里就上演了尴尬的愚人节玩笑。
我高一的班主任是一个刚从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的男老师,个子很高,性情木讷,根本招架不住我们班里,那些古灵精怪的县城姑娘。
下午第一节是班主任的课,老师进来了,一个女生走上讲台,说请老师到教室外面一下,她有话要说。
老师一出门,另一个女生快速走上讲台,把一封情书夹在了老师的课本里。老师回来了,开始上课,然后就看到了那封情书。
当时,全班同学都盯着老师,班里超级安静。老师佯装镇定,打开纸张,看了两眼,叠起来放好,大概嘟囔了一句:不要这样,然后就开始上课了。
当时我有两个感受,第一这个玩笑好尴尬,第二这个老师不有趣。
高一这一年的愚人节,是我这辈子最投入、感受最深的愚人节了。
高二高三的愚人节,就没有老师参与了,都是同学们自嗨、互嗨。最受欢迎的梗,是在愚人节玩表白。十几岁的孩子,特别迷恋这个老梗。这个节日大概是高中黯淡岁月里最放肆纵情的一个洋节了。
那时候,我们最喜欢看的《青年文摘》的文章里,也经常有愚人节表白的情节。当时女生间流传一句话,大意是:愚人节表白,是最聪明的行为,也是最愚蠢的行为。
年轻的时候,大抵都是喜欢这种纠结文字、伤感情怀的。
到了大学,愚人节还是挺火的,每年大家都早早地为这一天准备素材、确定整蛊对象。比如,宿舍人告诉你,谁谁谁在楼下等你,结果你空跑一趟,回来一顿笑闹。
每个愚人节都挺热闹,但上大学了,好玩的事情比高中多多了,也就不怎么记忆深刻了。
上班以后,开始还玩了两年,后来,就没什么感觉了。
再后来,所有的洋节,大家都慢慢不怎么玩了。我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节日:春节、七夕、中秋等等。
到今年,愚人节,大家几乎都不提了。
国家强大了,我们长大了,愚人节,只剩下回忆中的热闹了,成为了青春记忆的一部分。
愚人节,过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