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10月13日,我的第三个100天“每日三件事”计划完成。
完成第一个100天“每日三件事”计划时的心情是激动;完成第二个100天“每日三件事”计划时的心情是信心;完成第三个100天“每日三件事”计划时的心情是平静。
“每日三件事”终于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不用挣扎不用启动意志力甚至不用思考就可以按照惯性来做这三件事:运动、学习、写作。
从三个方面总结下这过去的100天:
一、记录成长让我幸福满满
用数字总结一下:中文笔记100篇;英文笔记100篇;字帖练习100篇;简书文章100篇,16万+的文字;奔跑里程436.98公里。
回望过去,最可怕的状态就是一片空白或者模糊一片,我们好似未曾真正拥有过那些时光。(过去很多年的生活就是如此这样的状态)
如果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名字刻在每天,让每一段时间都带有我们的个人痕迹,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因为每一段时间都是有价值的。而只有这样有价值的时间,才是值得与他人分享的。
300天的“每日三件事”计划做下来,外人看着无比苦逼,而作为当事人则是幸福满满,因为每天的时间都没有被虚度。
爱默生说: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让自己幸福起来,让自己充实起来。你幸福一分,世界的破坏就会小一分,如果你过得很不充实,很不幸福,对周围的人来说,就是不幸,甚至就是灾难。
记录每天的成长让我更幸福,其实你也可以试试。
二、写作让我走出情绪低潮
7月和8月是我这几年以来情绪最低潮的时间,好几次情不自禁的失声痛哭,好几次情绪失控,连带好多天的情绪低潮。
通过复盘我分析出了这段情绪低潮的原因:职业倦怠、自我认知失调、中年危机。
当分析出原因后,这种情绪低潮对我的破坏力就减少了很多。就如文化人类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各个民族的神话当中都有一条通行的规则,妖魔鬼怪出现的时候,如果你能叫出这个妖魔鬼怪的名称,它的魔力就立即减损大半,甚至完全丧失魔力。反过来,如果你被对方叫出了你的名字,那你的力量一下子也就化为乌有,就会被对方降服——看见,或者叫出名字,就是降服本身。针对这种感悟我在2017年9月29号写了《当我没有“鸡血”时,我在做些什么?——论负面情绪》。
我已经在同一个公司做同样的工作超过十年,当我因为一件很小的工作冲突而产生了“心好累、不想干、我不行”这样的感觉后,我明白我已经被“职业倦怠”击中,通过一系列策略的调整,终于重新焕发出对工作的热情,2017年10月5号专门写了《“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论职业倦怠》,和大家共同分享抵抗职业倦怠的四个策略:预防为主;为工作注入变化;赋予工作独特的价值感;让自己更有自信。
一千年前的但丁写到:“在35岁那一年,我发现自己站在一片幽暗的树林里。”这是但丁年代的中年危机吧。我在过了37岁生日后,这种“幽暗森林”的感觉包围了我,这是情绪低潮的一个触发点。2017年9月4号我写了《猝不及防的中年危机,绝地反击还是缴械投降?》,以这篇文章来鼓励自己对于中年危机实施绝地反击。
反思下,堕入幽暗森林的中年危机主要原因就是生活的重复,就如《约翰·克利斯朵夫》里有一段话:“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时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说腔走板。”在2017年8月5号我写了《危险警告:你呆在“舒适区”里时间太长了》,警示自己不要呆在舒适区里过重复的生活,而是要勇敢的跨越到学习区。
因为认知失调的原因,我和公司领导发生了剧烈的冲突,那天痛哭失声情绪处于崩溃的边缘,负能量爆棚的状态差不多持续了一个星期,想想都觉得自己很委屈,为什么领导那么不理解自己。之后通过反思,开始明白对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表示不理解、愤懑,这是我们惯常的状态,要真正能做到对别人的不理解表示理解,才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当出现认知失调,我们遭遇到不理解,如何做?选择安详的态度坦然接受;用朋友的理解去化解别人的不理解造成的心理波动;不用语言争辩,耐心等待事实的呈现;持续不断的升级自己的思维。所以有了2017年8月31号的文章《当理解了你的不理解,哪还需要争辩和解释》
情绪低潮让我更加的认清自己,也让我愈加体会到写作的力量。你也可以试试这种给予自己力量的方式。
穿越了这段生活低潮后,更加理解了罗曼罗兰所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三、自律让我得到更多自由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所谓“真正的自由”,也就是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免于疾病和贫困的自由。
我们平时所谓的自由,比如说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这个其实有两个弊端,不是真正的自由。
一个弊端是“选择悖论”。你面临的选项太多,你就容易挑花眼,根本不知道什么好,幸福感反而下降了。
例如万能的淘宝给了“我们货比三千家”的自由后,我们会一遍遍的刷淘宝,然而却很难决定买哪个。
还有一个弊端是“决策疲劳”。有个理论说我们每一次做决定都会消耗一点意志力,选来选去什么都没干已经身心俱疲。
例如好多人每次吃饭都要纠结一会要不要吃,吃了之后就开始纠结要不要通过运动把吃进去的热量干掉。单这个过程就已经让我们很不自由。
为了实现“真正的自由”,你就得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每天面对各种限制,有各种固定流程,你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应该 ”干什么,你反而获得了一种自主的感觉。
当这个“每天三件事”白天计划做到第三百天,我的身体已经形成细胞记忆,每天都是固定流程的运动、学习、记录,我的很多笔记是在高铁站大巴站飞机场完成的,我的很多跑步都是在漆黑的大街上进行的,我的很多白天都是从凌晨四点开始的,我觉得我现在拥有了更多的自由。
自律让人获得更多的自由,自由带给人幸福的感觉。
诗人叫何其芳写过这两句诗:“你的声音柔美如天使雪白之手臂,触着美妙光阴都成了黄金。”如何让我们的光阴变成黄金?我们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时间,自己定义的时间,而不是回望来路没有一丁点自己的痕迹,让我们成为一个淘金者,在时间的沙粒当中,找到自己的金子,让自己的一生不是一盘散沙的状态,而能够时不时在沙粒当中找到闪光的东西。
时光终将逝去,记录让时光永恒。
生命终将老去,成长让生命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