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家的秘密之一:第三要素

发明

发明家怎样发明创新?

提起发明家,我们自然会想到同一个人——“发明大王”爱迪生。爱迪生有一句话,我们非常熟悉——“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汗水意味着勤奋,简而言之,天才是勤奋和灵感铸就的。历史上的很多故事能印证爱迪生的话。
勤奋的例子不胜枚举,爱迪生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一生做出了2000多项发明,依靠的无疑是超出常人的勤奋。为了发明灯泡,他花费数年时间,试验了1600多种灯丝。
灵感的例子,最有名的一个是关于苯环的发现。当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由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构成,如果苯的分子结构类似甲烷、乙烷,那么它的化学性质应当很不稳定,可是实验证明苯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这使得凯库勒对苯的化学结构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他坐在马车上还在思考苯的分子结构,想着想着打瞌睡了,半睡半醒之间,仿佛在梦中看到了一条衔尾蛇——咬住自己尾巴的蛇。凯库勒猛然惊醒:“苯是环状结构的!”

爱迪生的这句“名人名言”流传了一百多年,仍被奉为至理名言。
然而,一本名为《创新算法》的书,对爱迪生的名言的做了一次大胆的修正。这本神秘的书来自一个已经解体的国家——前苏联,诞生于很久很久以前——1969年,却在21世纪才公之于众。
书中这样描述爱迪生:

曾和爱迪生一起工作过的尼古拉·特斯拉写道:如果爱迪生要在干草垛里寻找一根针,他不会浪费任何时间去判断针最可能在什么位置,他会立刻像蜜蜂一样,辛勤的检查每一根稻草,直到找到那根针。

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但它至少说明,爱迪生会为发明付出近乎疯狂的勤奋。所谓1%的灵感,只是试验的次数足够多之后,“找到那根针”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归根结底,爱迪生成为发明大王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
这符合大多数人对发明家的印象:我们在睡觉,发明家在做实验,我们在逛街,发明家在做实验,我们在吃饭,发明家还在做实验。突然有一天,发明家蓬头垢面地冲出实验室,高喊:“我成功了!”一个崭新的发明诞生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发明创新靠的就是勤奋和所谓的灵感吗?
《创新算法》挑战了我们的认知。它提出,除了勤奋和灵感,发明创新还需要第三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它就是方法!创新的方法!
创新有方法可循?难道创新可以像数学公式一样,一步一步计算出来?
你或许觉得不靠谱,但也别急着下结论,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所谓的“创新方法”到底是什么。

下一篇:发明家的秘密之二:理想主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