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死去的家

在上下班的路上看完了东野圭吾的《从前我死去的家》,走出地铁口,看到天上冷冷清清的月亮,我仿佛被一种遥远的、缱绻的情绪困住,想起多年以前那个让年幼的我明白人都是孤零零独自活着的房子。

书里的主人公沙也加对于6岁之前的记忆几乎为零,带着对世界的疏离感孤单的长大,当了母亲之后她发现自己有严重的虐童倾向,本能一般的憎恶着自己的女儿,潜意识里她觉得这跟她“缺失”的童年有关联。直到父亲去世,沙也加找到了父亲生前常去的一座神秘荒凉的别墅,也得到了一把通往“前世”的钥匙。

看书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回忆起我曾经的家,自我懂事起直到小学毕业住过的房子,留着我涂鸦的墙壁,被油烟熏得发黄的墙纸,橘黄色花纹的窗帘,绿色麂皮绒面的沙发,浅绿色的电冰箱,嵌在柜子里的小电视机,总是吱呀吱呀作响的木地板……

那曾是让我觉得安全的地方,无数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它就像一艘漂浮在海上不会沉没的小船,我在里面建造自己的乐园,在阳台凝望天空和远方,讶异于世界之大,也感激它的庇佑;那也曾是让我觉得可怕的地方,让我不再相信那些本以为是理所应当的美好,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无数次在梦里都尝试着逃离,甚至离开了那里之后,都很长一段时间刻意想去遗忘。

然而许多年以后,我曾多次寻访过那个地方,一个人,或者是有人陪着,可是却再也找不到一丝回忆里的痕迹,房子周围的环境已经完全改变,房子里住着它新的主人,我不好去敲门,想必里面也是另一番模样了吧。多年前的那个家仿佛真的消失了一样,当我发现自己已经释怀那些伤痛的时候,内心涌动的,却是对那个家的怀念和无处安放的惆怅。

就像书中的“我”和沙也加,冲破层层迷雾,终于发现的真相,是儿时死去的自己。也许,我们都一样,可以掩埋记忆,却掩埋不了心里的感受,那些内心的恐惧和疑问会指引我们回到那个遗忘的起点。其实,儿时的我也已在那个房子里死去了,然后一直等待着我的重新归来,去坦然的面对那些过往的阴霾,去感受生命的沉重与轻盈。

唯有直面,才能救赎。如沙也加最后所说的:“我依然深信我还是原来的自己,以后也会活出自我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虽然东野是小说推理界的高手,可这小说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比较一般的平常故事一样。没有疑点重重的情节屏障、没有恐怖血腥...
    楼袖阅读 3,899评论 0 0
  • 像我这样胆小的人,对于推理作品有着很深的偏见。之所以对这类作品有个阅读的开端,起于网络作家丁墨的犯罪心理小说。当然...
    包包加油吧阅读 7,359评论 2 1
  • 终于一边听塔纳塔斯的播讲,一边拿着kindle阅读,两天时间,结束了这本书。 作者从始至终渲染的神秘恐怖的气氛,让...
    KKI_DD阅读 4,123评论 0 1
  • 读这本书前前后后只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原本前一天晚上便可读完的,但故事线索太诡异以至于不敢继续读完,索性留着第二天在...
    知了小姐阅读 4,328评论 0 0
  • 在2017电视剧品质盛典上,林依晨惊喜现身,为即将出国读书的胡歌送行,然后说了下面这段话。 我听得感动,尤其是这句...
    伊心同学阅读 9,223评论 11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