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孩子成为父母的复制品,那必将会成为社会上的过期商品。

这是我的第128篇文章。

今天前后看见两个人看见收费社群,其实这个模式已将很早就接触了,李笑来的心声大学是这样,得到留言里的007是,还有今天看到的彭小六的梦想行动会是,其实为什么这样的社群能够吸引人加入,我觉得好多人就是花钱买心里安慰,反正加入大不了就是损失一点钱吗,总是有好处的。其实进群的好处就是花钱买监督,为什么要监督呢?因为这件事没有监督的话,你就是坚持不下去啊。即使你明知道这件事是正确的事情,是你想要在未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必经之路,你还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半途而废。那么,我觉得即使加入这种社群,最终,这样的你也不会很成功。因为我认为这件事的首要原则就是自己监督自己,就是自己自发自动地去完成。我想,若是这个群里只是互相监督的作用,有没有差别不大,还不如集中火力想办法去搞些事情做一做,想写的东西就自然会有的,自己坚持不下去了,那就找原因解决问题就好了。

今天还看到一段很有感慨的话就是,书都不会读,还谈什么恋爱。而说这话的人在坚持写作两年之后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转型,现在他30岁。看到这些自述,我觉得我有种莫名的高兴,我坚持写作三个多月,若是我坚持写两年的话,我就能在自己三十岁之前有所作为,我开始的还不算太晚,正值自己最美好的年纪。很庆幸!我觉得说的挺对的,我想起查理的一句话,优秀的对象都不傻,想要找优秀的对象,想办法让自己配得上。



今天听到的了比较有感触的一段话,这也可能是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感兴趣的话题,就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什么?有一个普遍的看法是父母是在孩子出生之前已经出生很久的人,在此之前父母已经有一定的社会经历的人,所以父母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孩子,管教孩子,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按照这个思维走下去,做父母的总是很容易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孩子,也许,这些东西已经不适合这个社会了。孩子很容易成为父母的复制品,同时,成为这个社会过期的商品。我们知道过期的商品是毫无用处的,只能扔掉了。这其实是父母很不想看到的,但是,他们就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这样子做了 。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转换思路。

孩子是在父母死后还要活很久的人,真的要为孩子定制完美的人生吗?有这么一个按键,以一个父母想象的、确定的、僵硬的姿态再此后几十年在不确定的时间洪流中就这样一直一成不变的过下去吗?你现在认为的好,在以后可能会是孩子怎么都摆脱不了的负担。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父母可能觉得家里若是有500元的存款就好了,那就是完美的。可是现在呢,估计没有父母这样认为了。若是那个时候,按照父母认为的完美一件定制了孩子的一生,想想都好可怕。

作家连岳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规格,一种是魔鬼规则,叫找麻烦,然后把麻烦合理化这是魔鬼规则的天然本能。就是遇到的事情你都能解释的很完美。就是能把事情合理化,昨天就说过这是很多人的弱点。我不上进,我混的很差,我考的不好,总是能找到合理的借口,这不难,难的是,在这些借口之后就再也不会有成长了。另一种规则是上帝规则,就是给痛苦,但是最终给出路,这才是所谓的完美人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所以,父母要做的不是为孩子解决问题,而是教会孩子独自一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天当父母不能陪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孩子能够独自面对风雨。

我算是几乎是从初中以后,就在自己的做决定,也有十分犹豫的时候,这个时候和父母讨论,得到的答案后来事实证明都是错的,但是这也不是他们的错,他们绝对是很想让我好,只是,以他们的能力,他们的视野他们帮助不了我。所以,好的做法是只报喜不报忧,只陈述事实,可以听建议,必须自己拿主意。


最后讲一个段子。

有一个人他要出远门,突然到了一个地方,到处是美酒,到处是音乐,是完美的一塌糊涂的一切事物,美女只要你想要马上就到手哦。他在这个地方乐不思蜀的过了一个月,然后,他觉得有点没劲,然后就对看管这个地方的人说,有没有一点麻烦我能处理一下,有没有一点什么事情我能处理一下。看管的人说,没有,我们这个地方没有这样的东西。这个人说,你这根地狱有什么区别?看管的人说,你以为你在哪呢?

终于会理解刚退休的人其实是需要过渡期的,为什么忙惯的人是闲不下来的,工作,带给我们的是财富,还有一种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他能让你发挥自己的价值。工作,让人之所以为人。所以,再抱怨的同时,想清楚,想明白自己抱怨的到底是什么,是工作本身吗?若是没有了工作,真的还会觉得很幸福吗?好多事情都是闲出来的,这个东西好可怕,它会把你变成你最不想成为的 那种人。要认真想一想,还是由于其他的原因带来的附属影响?比如说,我们抱怨工作很累的时候,是不是由于方法不对,或是能力有限呢?或是工具的的原因?是否是管理上也存在问题呢?即使这些目前都解决不了,那你是否愿意彻底停掉现在的工作,还是在休息之后继续死磕。最终,你会发现,累之后的轻松更幸福,累之后,我们才会收获一个叫做成长的东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没有输入,何来输出!“我挺喜欢群里朋友的这句话! 直接而明确,毫不润色。 不粗鲁也绝不文艺! 想想自己的梦想。想...
    心若止观阅读 2,350评论 4 2
  • 第一个转角与你相遇,我一见钟情。 第二个转角错过, 第三个转角等待。 第四个转角被拒绝时, 第五个转角坚持。 第六...
    一点轻阅读 1,560评论 0 1
  • 在App开发中,Web和Native的协作可谓是密不可分,因为web能快速迭代,更新,试错。在这之中,除了纯展示的...
    微微笑的蜗牛阅读 5,885评论 0 51
  • 代码编辑器 译者:张帆 代码编辑器是程序员花费最多精力的地方。有2种类型:IDE(集成开发环境)和轻量级编辑器。许...
    饥人谷_zhangfan阅读 3,06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