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的课堂上栽培自己——读《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之“写观课记”

学校教研活动最主要的就是课堂教学交流,观课议课已成为日常教研活动的常态。然而,听课有没有价值,取决于怎样对待听课这件事。有时候,我们认认真真地听了,也认认真真的记了,但也仅只是听了、记了而已,没有思考,更没有反刍,所以,像不走心的写教案、写反思一样,观课议课也失去了价值。而写观课记,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察和反思能力。

吴松超老师以自己的观课记《梦想是需要启蒙的》为示范,说明观课记的写作内容:

1.找准观课视角,重点呈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比如,要研究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思想或教学艺术,就把目光聚焦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上;要学习执教者的课堂驾驭技能,就详细记录研究他的课堂语言以及各个环节和突发状况时的处理方法;要关注改进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关注学生在教师教学组织下的各种表现。

2.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心中有教学预设,把握执教者预设的教学目标。

3.结合自己的关科目的,对自己研究探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阐述。以“如果我来教……”的话语方式来表达。

4.关注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

5.从一节课的研究,延伸至如何上好一类课的深入思考。

吴老师谆谆告诫我们,对自己的成长负责、“爱自己”的老师就要努力“栽培”自己,不要被模式化的听课要求所束缚,不管要不要发言、议课,都要要求自己整理出一篇观课记,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内心最受触动的地方写下来。略感欣慰的是,这一点我做到了。但,还不够,需要再多几分勤奋,用观课记的形式,在别人的课堂上栽培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