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为生活,谁没有故事

高一课本里有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读起来美好而伤感,在浓浓的诗意里,会觉得徐志摩一定是很细腻的人。

当时留在课本中形象又是那种让少女们都崇拜的诗人,如果身边同学说他不好,一定是要争辩一番才是。

今天再读关于他的话题时,多了几分思考,不再像高中时那么不加思索。

我们以为的诗人应该是那种把每一天都过成诗的人才对,可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徐志摩并不爱他的原配妻子张幼仪,在跟张幼仪结婚后,不跟她说半个字,对她冷酷到骨子里,常常讥讽张幼仪。

在异国他乡,张幼仪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生活,他也不管不顾,追到柏林要求离婚。

甚至迫切的对她说:“我等不及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要现在离婚不可。”

如果他是生活里的普通人,我想大概有人一巴掌就呼过去了,简直是有辱斯文!

但是,张幼仪却是个识大体的女人,她知道他爱的是谁,所以成全了他。

所以呢在民国的历史上,他也成为了历史上“文明离婚”第一人。让人不禁感叹,现在却丝毫看不到那个写出“我是天空中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的浪漫与文明。

在历史上,她的女神始终是女神,他后来娶了社会名媛陆小曼。

在和陆小曼的婚姻生活中,生活过得也并不美满。在徐志摩飞往北平前,其实是跟陆小曼发生口角,陆小曼大发雷霆,随手将烟枪往他脸上扔去,他的金丝眼镜还掉地上碎了。

他很伤心,加上又看到书桌上的信,读后悲愤交加,离家出走了。

这一走,他也再也没有回来。

不得不感叹:众生为生活,谁没有故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