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进入学习以来,看大神的分享,还有战友的进步,内心是激动更是焦虑。总是在学学学,但就没有实质的进步,就像猴子摘桃,摘一个丢一个,最后都没留下什么。内心的情绪化很重,在读《跃迁》的前几天也是这样的心态,但在第三章最后一节,提到自下而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但马上就把自己的这股兴奋劲冷却下来。或许对战术上努力者应该明白这个原因。

所有的愤怒,是对自己无知的痛恨。当努力换不回来结果时,更甚。

      单一的知识累积,仅仅是对这个知识的知道,要形成稳固得体系,否则极易磨损。 “人的心智缺了体系,就好像站立在流沙之上,没法稳定的做出判断,只好随波逐流”,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读完跃迁这本书总结以下几点:

一  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创造自己的问题树

     区分知识树和问题树。知识树是专业知识细分的的学习路径,每个领域相对的独立、发展缓慢,一个人有机会学习完一个细分领域的全部知识。但在高度变化、多领域跨界的时代,完成任务需要多领域的知识,靠自学是学不完的。这样学习的速度跟不上遇到问题的速度。不能为学习而学习,需要带着高价值、真实,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有什么问题,就学习什么知识。不管你学了什么学科,真正的专业是你“特别擅长解决某类型的问题”。

    做一名终身的提问者,构建自己的问题树。带着问题学习会使学习的目标更加清晰,问题是试金石,能清楚的知道哪些有用哪些没用。当一个问题被解决后,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更有趣的问题,但一切都从解决这个问题开始。而且好的问题会有很多其他领域的人参与,扩宽交流人群。

    因此问题越多,知识就会越多;问题越好,知识就会越专业,人生就变成了问题解惑的过程。

二  站在知识的源头,萃取知识的结晶

     知识源头是知识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知识的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当知识掺入了太多的杂质时,就勾兑成鸡汤了。尽量学习源头的知识,极其功利的读书。学习不是学了多少的问题,学习的差距往往是认知效率的差距。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

     知识和知识的稳定的架构,就会形成“知识晶体”。如果你看了想不起来,张嘴就忘,明明知道就是讲不出来,就证明你脑子没有知识晶体,只有知识的豆腐脑。知识晶体有种让你关上书本,依然可以叙述的能力。  学习许多的知识,相当于家里面堆了一堆矿石,务必把它们提取出来,成为晶体。

三 联机学习,用一块晶体换回来更多的晶体

     打磨自己的知识结晶,然后和他人交换知识,联机获得其他人脑子的知识。重复学习、交换,整理出自己的体系。

     面对复杂多变,信息繁多的时代,新的知识源头往往是大脑与大脑的碰撞,在问题和知识的交汇之处,在高手间的实践中,要和知识的源头联机。

四 知识iop:让知识变成价值

     输入问题,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你需要有一个高价、真实的,并且可能被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以整合多科学知识为手段。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带着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持续问自己“这个知识对于解决问题有用吗?”“如果有用对当下有用吗?”,如果暂时没有用,做个记号收藏到笔记里,以后再看,一旦解决一个问题,就要尝试多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要这个解决方案能够应对不同的情景进行自我进化。

     输出产品,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写作,让思想产品化。这个过程是将知识形成体系,整理能出手的“知识结晶”,兑换价值,要更多的人知道你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进入下轮更大问题以及更大的价值,形成迭代。

     以提问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整合,用输出倒逼输入。

     知识体系:问题导向、知识结晶、联机思考、信息源头。  在知识爆炸时代,不断地联机、提问、传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优化,带领我们跃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