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茶博会上我曾遇到一老人,他特别慈祥,给我一种很平和睿智的感觉。当时我向他提出了一个不久前在心中涌现的疑问:按照正确的教导,一个人越是执著于想证道,越难以证道。必须要放下所有的执著,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那么,综观佛陀和一些禅宗大成就者,都曾对证道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这算不算执著?
比如,其一,佛陀曾经在菩提树下发愿:“若不证得无上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其二,许多禅师为了明心见性,把自己锁进关房,并发下誓言:若不悟道,宁可死在关房里也不出来。
这种强大的愿力是不是一种执著呢?
如何理解愿力与执著的区别?我们普通人的执著与佛陀的这种执著有什么区别?
面对我的困惑,老人很认真地为我拨开迷雾:
一、前期的修行,没有执著就不会有成就。此时的执著是一种向道的精进心,它是积极正面的。有了这种执著,我们才不会懒散,不会怠惰,才会促使自己每天勤奋修行。因此,这个时期的执著是必要的。
二、佛陀在菩提树下发的愿力以及一些祖师在关房发下的誓愿不是执著,而是绝对的放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连死都不怕了,对身体完全没有牵挂了,也就是以身献道,全然无我,打碎了对自我的种种贪执,这其实是一种大放下,大洒脱,因此不是执著。
三、当修行人还贪恋这个色身的时候,就是执著。尤其是放不下身体,放不下家庭,放不下物质的贪求时,就会障碍求道。这种执著是需要破除的。而对道的执著,是一种精进之心。到了一定程度,这种执著还是要打破。
老人的回答让我感到很满意,心中疑虑顿消。修行人需要打碎的执著,是指对六根六尘的一种贪恋,而不是对求法的执著。这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但到了一定程度,连对法的执著也是要打破的。也就是小打碎得到小解脱,完全打碎得到完全的解脱。那么,你到了哪个境界,就选择走哪条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