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及人和换位思考

孔子一直讲推己及人,意思就是以自己的标准来对待别人,最典型的大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这本书里提到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认为中国的所有关系都是以对方和自己的亲疏远近来对待,处在最中心的就是自己,这是儒家“仁”的基础。

我们一直认为“推己及人”是一种很好的能力,但其实并不是这样,这种做法本质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推己及人”要求以自己的行为处事作为标准然后及人,但是我们毕竟不是圣人,如何保证自己就是正确的一方呢。

孔子认为能做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算是仁了,可以称作君子,但是要使这样的行为本身不至于得到坏的结果,这个人首先就要是君子,所以其实推己及人本身就存在这样一个逻辑的怪圈。不是君子是没办法推己及人的,就算是他这样做了,也只能得到坏结果。

孔子先预设了人性本善的条件,只有这样他的很多想法才能实现,但是我更欣赏西方的做法:将人性作为不可推测的东西,用更理性和明确的条件对人进行 约束。

还有一个词是“换位思考”,这个词是个很明显的舶来品。

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假想成其他人,从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换位思考”和“推己及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把自己想象成他人,后者是把他人想象成自己。

窃以为还是“换位思考”要不那么自大一点。推己及人颇有点文人的自傲,想要整个世界都和自己一个步调,古人讲治国平天下,基础还是修身,似乎只要做好了一个人,然后把自己的做法推广给天下,就能治国平天下。

所以推己及人的目的大概还是把自己作为模板,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让所有人都成为我这样的人。

之所以说“换位思考”更谦逊,是因为这个词本身就表示将我和对方放在了完全平等的立场,而为了解决问题,我愿意向对方靠近而不是自谓圣贤非要对方遵从我。

以己度人常常是带来满肚子委屈和惶恐:他为什么不理我,他为什么凶我,我是不是得罪他了?但是换位思考总是能让我们了解对方的为难和不易,我们和父母总是有些矛盾,大概就是因为我们很少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吧。

所以如果可以,我们应该尽量换位思考,而不是推己及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些天《中国诗词大会》异常火爆,前两天00后的武亦姝以高冷之态碾压群雄,一时风光无二。特别是她在玩飞花令时轻描...
    喜乐安稳阅读 1,339评论 0 0
  • 周晨(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276期,感谢1组成员 【日精进打卡第70天】 【知~学习】 《六项精进》读0遍 共77...
    周晨i阅读 2,7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