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部《一生只为一事来》的电影,至今记忆犹新。这部电影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拍摄,以“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支月英为故事原型改编,生动而感人。2020年,张桂梅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再次诠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是人民教师。
于漪老师说:“做教师是一篇大文章。”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于老师付出了毕生的经历和心血,这篇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感人至深,耐人寻味。作为教师,都应该品读这篇文章的真谛,以此作为行动的宗旨。
用爱心对待学生。夏丐尊先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老师说:“对学生担心一片,师爱要纯真,要不断清除杂志,就像眼睛一样,容不得半点沙子。”她用自己的爱感化了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改变了这个孩子的人生。教师的爱就是教育的前提和根本,没有爱就不会成为学生的榜样,更不会成为学生生命的领路人。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爱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教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书写爱的教育之歌。也只有用爱谱写的教育之歌,才会动人心弦,经久不衰。
用匠心打造课程。课程不仅是传播文化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育人的媒介,没有好的课程,就失去了载体和媒介的作用,既不能很好的传播知识,育人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于老师曾说:“我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为了打造育人的课程体系,于老师可谓独具匠心。她没有停留在灌输知识,而是不断探索课程的价值体系,从“人文说”到“育人整体学生观”,于老师的每节课都会精心准备,包含着她育人的智慧。回顾当下的课程,很多都是简单的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课程不但没有特色,而且越上越没有意思,失去了课程的真正价值。
用一生热爱教育。于老师对教育的追求,算得上是用生命热爱着教育,也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干一行,爱一行,作为教师,就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把自己的生命和教育进行融合,我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我。有的教师眼中,教育就是批改作业、备课、上课,因此就会在简单中失去了挑战的机会,在重复中失去了创造的机会。哪怕干了一辈子教育,也没有迎来教育生涯的巅峰时刻,过的是一眼就能望得到头的教育生涯。而有的教师,看到的却是教育的无限可能性,不断改变自我,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理论水平,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用自己的生命影响着学生的生命,而且乐此不疲,永不懈怠。教育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也不是对知识的照本宣科,而是要用一颗真心,花一辈子的时间不断践行和反思的。
学高为师,身高为范。要成为人民爱戴的优秀教师,就要教一辈子,学一辈子,做到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才对得起教师这个职业,对得起我们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