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

239.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刘渡舟

之前说阳明表证,有桂枝证和麻黄证,不太好理解,因为太阳是主表的。脏腑经络都有表里的问题,一个经证,一个腑证,或者脏证。在外的叫做经证,在里叫做腑证或者脏证。六经统领八纲,每个病都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太阳主表,就是表纲,阳明主里就是里纲。这是张仲景的辨证论治思想。重点是太阳主表,以表证为主,所以表纲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病也有表证寒证,但是以里实证为主,所以提纲是胃家实。这不代表阳明病没有别的病,也会有表,有里有寒热虚实,这样形成一个辨证体系。

六经都有表证,例如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前提是人有经络脏腑,经络联系于体表,经络受邪就叫表,脏腑受邪就叫里。太阳主表,但是膀胱蓄水就叫做太阳里证;阳明主里,阳明表证还要叫经表证。太阳病的桂枝证,是中风,同时有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和阳明中风的桂枝汤证,脉迟,汗出多,恶寒少,是有差别的。这些也有不同意见,可以体会,但是有一个前提是这是表证,可以发汗。

胡希恕

这里应该是复如虐状,应当是病人反复发热。这里烦热应该当大青龙汤证讲,大青龙汤证有不汗出而发烦躁。这里反复发热,同时发热有定时,日间暮的时候发热,这时候发热属阳明。这时候要看脉,脉实,就是跳动有力度,肯定是由表传里,应该下;浮虚是表不解,该用桂枝汤,因为前面讲过,时发热汗出宜桂枝汤。

刘志杰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这肯定是太阳伤寒证。如疟状,日晡所发潮热,是传为阳明了。这里日晡发热,没有说是潮热。日晡发热虽然多属阳明,但是很多桂枝汤太阳营卫不和,也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如疟状,意思是日晡发热汗出后有些微恶寒,不是疟疾的寒热往来那么严重。所以脉实有力,可以定为阳明病,但是也要辨别是哪种承气汤。脉浮虚,宜发汗,是表证汗出不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