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 一个都不能少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王洋即将大学毕业了,他读的是教育学专业,励志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王洋的女朋友张萌是学校里公认的校花。她长相甜美、身材修长,属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美女类型。再加上张萌家境殷实,又是一个妥妥的学霸,很多同学直到毕业都没弄明白她怎么会喜欢上王洋的。

其实,这事连王洋自己都没弄明白是咋回事!因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至极的农村娃,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老农民,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就连自己身上都有一股子浓浓的“土味”。但是,张萌却完全不在乎这些,用她的话说,“就喜欢你身上这股子‘土味’,只要你王洋对我不离不弃,这辈子就非你莫属了!”

对于张萌的大胆表白,王洋受宠若惊。平时两人走在校园里,张萌都会故意地挽着王洋的胳膊,表现得十分亲昵。路过的男同学们一个个看得眼球突出、嘴巴歪斜,连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王洋是个低调的人,每当见到这种场景,都会拉着张萌快走几步离开,生怕有些男同学会背过气去……

大学生活美好而短暂。转眼间两人即将面临毕业,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两人面前——毕业后该何去何从?

张萌的父母坚持要求女儿回原籍,并已经帮她安排好了工作单位,可以说只要听从父母的要求,以后的工作、生活等将完全不用自己操心。而王洋却有着一个“远大”的志向——要返回老家大山里任教,让更多的山里孩子像他一样能有机会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张萌曾苦口婆心地劝说过王洋,并承诺会请父母帮他落实一份好工作。但是,即使张萌说得天花乱坠,王洋依旧没有丝毫动摇!最终的结果就是,两人含着泪“分道扬镳”。临毕业前的晚上,张萌哭着对王洋说:“我曾经说过,只要你对我不离不弃,我定不会负你!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是我会等你十年,十年之后如果你还没有忘了我,我们还能在一起!”说完这些话,张萌便哭着跑开了。没有再回头,走得很坚决!

王洋独自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一个窝在大山里,祖祖辈辈靠天吃饭、靠地过活的小山村。山村里的生活与城市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这里的学校只有四面墙和一个房顶,孩子们没有课桌,只能用石头支起的破木板做桌,以石头为凳。夏天时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冬天外面飘着雪花,教室里的水则早就冻成了冰疙瘩……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和鞋子,由于没有合适的棉服,只能一件一件地往身上裹单衣,远远看见孩子们时,就跟一个个“小企鹅”般歪歪扭扭,让人看得既想笑又心疼!

看着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眼神里流露出对学习、对知识的渴望,王洋暗自告诉自己回来对了——他就是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也能有走出这座大山的机会,去城市里追求他们自己的梦想。

王洋如愿以偿,他当上了村里小学老师——尽管这个学校里只有五个孩子!五个孩子中,最大的是个男孩,叫铁蛋。最小的也是个男孩,叫二狗。剩下的三个孩子都是女娃,香草、小雪、冬梅是她们的名字。

王洋经过了解得知,铁蛋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只剩他和爷爷。二狗是家里老二,有个哥哥从小便跟着爷爷放羊,至今都十几岁了却不认得一个字,父亲几年前出山时失足摔死了,母亲后来得了精神病,需要有人一直照顾。三个女娃家里也好不到哪里去,香草有2个哥哥,都跟着父母在外打工,她自己则跟着奶奶过活。小雪和冬梅是对儿双胞胎,爷爷奶奶过世的早,父亲嫌弃她们两个都是女娃,一气之下远走他乡,现在家里只剩下娘仨相依为命。

王洋深知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命都苦,不是家庭出身不好,就是没爹没娘。所以,当他了解到这些情况时,就更加坚定了要送这些孩子走出大山的想法。村里学校算上他一共2位老师,另外一位老师兼任校长,但已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按说到了这个年纪早就该退休了,但是老人家不敢退休,因为这里除了他之外没有其他的老师了,而年轻人谁也不愿到这里来……

王洋同校长商量了一下,决定逐一到孩子们家里去家访,看看孩子们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助。老校长告诉他,孩子们都苦啊,要么家里没钱交学费,要么就是需要照顾家里人,要么就得帮家里干活……所以,孩子们经常会旷课。这些情况他都知道,即使去家访也就是这些事儿,去不去倒也无所谓。

王洋最后还是坚持去家访了。但当他回来时,脸上却黑的像锅底一样——在铁蛋家,他帮着爷爷掏了一通锅底,因为一只小鸡跑了进去;香草家里的偏屋塌了,他又帮着家里搭起了一个简易窝棚;而小雪和冬梅的妈妈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给摔折了,他又找来邻居的拖拉机帮着送到三十里开外的镇上医院,回来时天都黑了……看到学生们的家庭状况,王洋的心已经凉了半截儿,他心想就这样的情况,孩子们还怎么能好好上学啊?更别说交学费了,能不能吃饱饭都是问题!

不过想归想,王洋却没有放弃。他曾经发誓要把这些孩子送出大山,再难再苦也得坚持下去,他就是要争那口气!从那以后,他便把孩子们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只要哪家有什么困难,他就会跑去帮忙。因为他心里清楚,他不去帮忙的话,孩子们就得旷课,甚至要辍学去做!他不允许再让孩子们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了。

至于学费问题,孩子们家里能拿出多少就算多少,不够的他就用自己的工资抵上。虽然作为一名山村教师,工资本就低的可怜,但他也毫无怨言。有时自己的工资不够了,他就白天教孩子们读书,晚上上山采了荆条回来编制竹筐、竹篓,再托村里人带出山去卖了换成钱。乡亲们被王洋的做法感动了,也帮着他编竹筐去卖,甚至有人拿出了家里的口粮钱接济学校。

看到孩子们个个面黄肌瘦,王洋就自己攒钱买了小鸡仔和小猪仔,每天割草喂养,只为等它们长大了能杀来给孩子们补补营养。孩子们也非常懂事,会利用下课和放学时间主动帮他去割猪草、打草籽。他们想帮王洋分担一些,这也算报答他了。

时间过得很快,老校长实在干不动了,只能选择退了下来。如此,王洋便接过了老校长的担子,做起了这个仅有五个学生的学校校长。寒来暑往、春去秋来,转眼间5个孩子就到了小学升初中的年纪。但是,另外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村里只有小学,要上初中就要到三十多里路远的镇上去,不过,这回孩子们家里却不同意了。原来,孩子们上小学能在同村里,上下学方便,平时也能照顾家里。但要是去镇上的话,每天来回要走六十多里路,这一来一去不安全不说,学费家里也承担不起……

现实情况就摆在眼前,但总不能让孩子们都因此辍学啊!经过一番思量,王洋决定自己带孩子们学习初中的知识,这样孩子们就既能省了学费,还可以在家门口上学,免去了来回奔波了。这时,村里小学经过几年的发展,学生数量已经增加到了十几个,镇上也关注到了村里学校的实际困难,就派了一位老师过来协助王洋。初来乍到还好,但没过多久,新来的老师就因受不了这里艰苦的条件,死活都要闹着回镇里去!后来镇里又陆续派了几位老师过来,但结果都如出一辙地走掉了。王洋能理解他们,后来就跟镇里表示说这些学生他自己教就好了,如果镇里情况允许,那就出些钱帮助他翻修一下学校的校舍和设施,这样他也能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孩子们身上了。

后来,镇里果真拨付了一部分资金帮助村里学校翻修了校舍,还购买了一批桌椅板凳。看到崭新的房子和桌椅,孩子们都高兴的不得了。王洋也非常高兴,他终于不用再费劲地爬上屋顶铺挡雨布,不用再搬石头支“课桌”了……

自从毕业后,王洋收到过很多封来自张萌的书信,书信内容大多都是问候和倾诉。对于王洋目前的情况,张萌是知道的。她曾经通过朋友了解过王洋的情况,也曾想过要放弃自己的工作来找王洋,但是面对父母的极力反对,甚至以死相逼,她最后无奈放弃了。但是在她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那种无力感和愧疚感反复折磨着她,使她感觉生活索然无味,却又力不从心。王洋明白张萌的心意,但他也绝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学生们,更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梦想,所以在与张萌的书信往来中,他从未提及过感情的事。他害怕伤害张萌,害怕将自己目前给不了的东西再度提起,却无从放下……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也渐渐长大了。铁蛋和香草非常争气,学习成绩很优秀,在镇里组织的考试中一直名列前茅。剩下的三个娃娃虽然稍微差点,但也都是尖子生,在镇里排名非常靠前。一个偶然的机会,镇里将外出参加数学竞赛的名额给了王洋,让王洋选一个孩子代表镇里去市里比赛。王洋非常高兴,他觉得孩子们的机会来了。但是,到底该选谁去呢?铁蛋和香草不分上下,另外3个孩子成绩也不错……最终,王洋经过深入考虑,决定派香草去参加竞赛——因为她的数学成绩平均下来比铁蛋高了1分。当铁蛋知道没有派自己去参加比赛时,还找到王洋说他偏心,说他就是对香草好。面对这种情况,王洋不仅不生气,反而特别高兴,因为孩子们能有这种竞争意识和比学赶帮超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他耐心说服了铁蛋,最终带着香草去了市里参赛。

结果,香草果然不负众望,获得了全市竞赛特等奖。这可把王洋给高兴坏了,他拿着香草的奖章和证书看了又看,还专门拿去给老校长看。老校长满眼泪水,拉着王洋的手说:“你啊,就是这帮孩子的贵人!这群孩子里面一定会有和你一样出息的大学生,这是你为咱山村做出的贡献,你是咱村子的福星!”王洋也流下了眼泪。他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村里的福星,他在乎的是要让这5个孩子都能考上大学,一个都不能少!

自从香草获得了全市比赛的大奖之后,其他四个孩子都仿佛像打了鸡血一般,学习比以往更加用功了。王洋看在眼里喜上眉梢,他觉得以这种劲头学下去,这几个孩子的成绩应该都不会差。从那以后,为了提升孩子们的成绩,王洋便匀出自己的工资来给孩子们购买各种辅导用书;为了使孩子们的英文发音更准确,他硬是把自己家的粮食卖了,买了一台CD机让孩子们听英语录音;为了加强孩子们的营养,他就徒步上山去抓野兔、野斑鸠回来炖菜、煮汤给孩子们吃……所有这些,乡亲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都说王洋对待这群孩子们,甚至比他们亲爹亲妈都要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的中考中,5个孩子均以超过全市重点高中录取线近百分的成绩被录取!当孩子们手拿着红彤彤的高中录取通知书给王洋看时,他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而孩子们,竟齐刷刷地跪倒在了王洋跟前,没有一句话,只有泪水哗哗地流……

高中三年,因为孩子们要在市里上学,很长时间才能回村里一趟。王洋天天盼着、日日想着,一边带着更小的孩子们上课,一边期盼着高考那一天的来临。但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正当孩子们紧张学习备战高考的前夕,二狗家里却突遭变故——哥哥在上山放羊时不慎从高崖摔下,人还没送到镇上医院就断了气。爷爷在得知噩耗后,因受不了打击而一病不起,没几天也撒手人寰!原本好端端的一个家,突然间就家破人亡了。

“这件事绝不能告诉二狗,现在正是高考前夕最为关键的时刻,不能让二狗分了心,否则就功亏一篑了!”王洋告诉村长和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不告诉二狗,家里爷爷和哥哥的丧谁来发呢?”村长忧心道。

“我来发,我给二狗的爷爷摔盆送终!”王洋斩钉截铁地说。

随后,王洋转过头给自己的父亲跪下来说:“爹,恕儿子不孝,这件事我擅做主张了……”

“儿啊,爹不怪你,能有你这么懂大义的孩子,是我的福啊。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爹支持你!”王洋的父亲深明大义,对儿子的做法表态支持。

就这样,王洋作为孝子给二狗的爷爷磕了头、摔了盆,又把二狗的哥哥一起安葬好。此事,一度在整个镇里都传开了。大家都知道在这个村里有一位大学生,省吃俭用供5个孩子上学。现在又因怕影响了孩子高考,而代其为老人送终的优秀事迹。十里八村的人一传开,王洋就成了“名人”,他的故事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传颂……

高考结束,二狗回到了家里。当村长拉着二狗的手把这一切告诉了他后,二狗就像疯了一样跑到村里学校,当着很多人的面扑通给王洋跪下。“我亲爹死的早,我很多年都没有喊过爹了。今天,就让我叫你一声爹吧!”周围的乡亲们都看不下去了,纷纷落泪。

王洋也哭红了双眼,哽咽着说:“你尽管叫吧,你今天叫啥,我都应着!”

“爹、爹、爹,今生今世,我要怎么才能报答你啊!”二狗哭得死去活来,乡亲们拉都拉不起来……

焦急等待中,高考成绩终于下来了。早在高考放榜当天凌晨,王洋便一人来到了市里重点高中校门口,他要第一时间看到孩子们的成绩,然后把好消息带回去,让孩子高兴高兴。终于放榜了,王洋戴起眼镜瞪大了双眼找寻着,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孩子的成绩。让他喜极而泣的是,5个孩子的成绩全都找到了——香草以总分689分名列全市第一,铁蛋第五,二狗第七,而小雪和冬梅则分别名列第九和第十!这个消息简直要比当年得知自己考上大学时还要惊喜,他高兴的手舞足蹈,几近癫狂地逢人便说:“考上了,考上了,全都考上了,我的孩子们全都考上大学啦……”此情此景,引起了现场保安的注意,差点没把他扭送到医院去……

王洋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村子。他太高兴了,以至于把鞋子都跑丢了,也顾不上捡鞋,光着脚逐门逐户敲开门,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乡亲们。当几个孩子得知王洋已经把他们考上大学的消息带了回来时,他们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互相抱着、跳着、喊着、哭着告诉彼此这个好消息,他们连同乡亲们一起将王洋高高抛起,拥着王洋一起大哭……这一天,村里家家户户全都喜气洋洋,村长在村口放起了鞭炮,就连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看到的秧歌旱船也跑了起来!

乡亲们尽情笑着,笑着,最后却变成了哭声一片——在如此偏僻、贫穷的村子里,一口气考上了5个大学生,还个个都是全市排名前十,这是放到任何时候也不敢有人随便相信的。但是,正因为有了王洋,把这个几辈人都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了事实!一时间,十里八村、镇上、市里的人都涌向了这个平时毫不起眼的小山村,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这个堪称奇迹一般的故事……而此时,故事的主角——王洋和5个孩子,正在村后最高的山坡上,用尽全力高喊着:“我们考上大学啦……”

时光飞逝,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如今的小山村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整齐划一的校舍起来了,崭新的桌椅板凳配上了,校内操场也有了,各种健身器材也都齐全了……看着村里巨大的变化,王洋打从心里高兴。如今,5个孩子都已经名牌大学毕业,并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脱离了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山村。村里小学现在已经有了5位老师,几十名学生,每年中考、高考上线率都稳居全市前列。老校长已经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将王洋叫到身边说:“王洋啊,多亏了你,你改变了这个小山村。我当初说你是咱村里的福星,你看,应验了吧!这样子,我走得也心安了,谢谢你!”老校长走得很安详,面带笑容,毫无遗憾!

一天,王洋接到电话,他的5位学生要回来看看他和村子。王洋高兴地答应了,这些年来他总会不时地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包裹里面都是一些土特产和日用品。王洋从不会独自享用,他将东西分给老师和同学们,并对学生们说:“看,咱村里的大学生们又送东西回来了,大家一起品尝一下。以后啊,等你们也考上大学在外工作了,千万不要忘记也寄点东西回来,给你们的学弟学妹们吃哟。到那时候,你们也是大家的榜样啦!”

5位学生在市里最高挡的酒店里订了一个包间,这里装修很豪华、很有档次,一看就是有钱人才能来的地方。学生们驱车将王洋接到了酒店,下车后王洋却说这里消费太高了,吃一顿饭的钱都够以前他们5人好几年的学费啦。学生们笑而不语,他们知道王洋是怕他们破费才故意这么说的。不过王洋说归说,却没有拒绝学生们的好意,他知道学生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这点钱对他们来说算不得什么。所以,他也只是嘴上说说,却也“心安理得”地迈进了酒店包间。

“王老师,您这么多年在村里教学,有没有特别想念的人呢?”刚一落座,香草便先开了口。

“有啊,那就是你们啊。当年你们考上大学,我是打心里高兴啊,这些年也一直盼望着你们能再回村里看看,别忘了这里是你们的根。所以呢,我特别想念你们每一个人!”听到王洋这么说,学生们都低下了头。是啊,离家很多年了,学生们都忙于事业,却没有再回到村里看看。

“王老师,是我们不对,给您道个歉!我们以后一定常回去看您,看看我们的根。”香草说道。

“王老师,听说您在我们高考前说过一句话——一个都不能少。这又是为什么呢?”二狗接着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王洋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多年前。那时他怕家里的变故会影响二狗,所以他当时说一个都不能少,主要就是指在高考考场上,他的5个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王老师,您还记得这个吗?”这时,铁蛋从包里拿出来一个信封,信封正面赫然用正楷工工整整地写着“王洋亲启!--萌”

看到信封的一瞬间,王洋感觉时间好像被凝固住了一样。盯着信封看了很久,王洋都没有鼓起勇气去接。因为,那是曾经他心里最最柔软的东西,而现在却不知为何会在学生们手中。此时他就像是一只受了伤的小鸟,目光闪烁不敢直视学生们,他很疑惑,这个信封是如何到了他们手上的?

“王老师,您虽然是我们的老师,但是您对我们的恩情,却比我们的家人给予的更多更多。今天在这里,我们几个正式向您致谢,感谢您给予了我们这世间最无私的爱!”说着,几人同时站起身,给王洋深深地鞠了一躬。王洋赶紧起身去扶,却一个人都扶不起来……

王洋心里暖暖的。他知道,学生们这一躬他受得起。于是,便不再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站着、看着。许久之后,学生们正起了身子,看到王洋眼里的泪正在不停地打着旋儿。在场每一个人眼睛都红红的,一时间现场陷入了沉寂。

“王老师,您一定会很疑惑,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信封的吧?”铁蛋打破了现场的寂静。

看王洋一脸疑惑的样子,显然他是不知道的。

“其实是从您身上掉下来的!”小雪又接过了话口。

“还记得您在得知我们高考成绩的那天晚上吧,村里家家户户拿出了好吃的东西,咱一起办了个庆祝仪式。大家一起喝酒到很晚,你喝醉了,是我们把你送回家的。但是路上,这个信封从你贴身的口袋里掉了下来……”小雪回忆道。

“你们……你们看过里面的信了?”王洋看向学生们。

“是的,看过了。我们几个哭着把信轮流念了好几遍!王老师,您真是对我们太好了,我们真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报答您……”小雪哭着说。

“都过去了,都过去了,不要再提了。今天,咱就说说高兴的事。你们,你们的工作现在咋样?”王洋借机想换一个话题。

“不,王老师,今天咱只说这一个事。”铁蛋眼神坚毅地说。

“当年张萌阿姨与您的十年之约现在已经过了,您为什么迟迟不与她联系呢?”

“这个嘛,这个主要是我的原因。当你们考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过了我们的十年之约,那时我也想过要再联系他的。但是,但是就我这条件,我是真怕再打扰了她的生活啊!”王洋说话间,眼泪已经忍不住落了下来。

“那您就不想知道当时张阿姨是否还在等您?您这样做,其实是伤害了人家的!”小雪抢在铁蛋前面,如是说道。

“是我错了,是我错了。是我太自私了,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我,我对不起她!”王洋自责道。

“你以为一句对不起就完了吗?”这时,一个对王洋来说异常熟悉的声音从门外响起。

王洋瞬间呆住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

“是你,你,你怎么也来了?”看着出现在眼前的那张让自己魂牵梦绕的脸庞,王洋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

“怎么就不能是我,你不是说一个都不能少吗?少了我怎么可以!”说话者正是张萌。

“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少,确实没你,没你不行!”王洋感觉说话好像结巴了一般。

而此时,学生们你看我我看你,都“知趣儿”的往门外走。

当铁蛋走过王洋身边时,小声对他说:“王老师,我们先撤了,接下来看您的了!”

“哎,你们,你们……”

“你们什么!还记得我说过的话吗?只要你对我不离不弃,我便定不负你!这么多年了,你的事我都已经听你学生们说了,有什么需要解释的吗?”张萌与王洋面对面站着,杏眼瞪得圆圆的,大大的。

“我以为你已经,已经不要我了呢……”极其微小的声音从王洋嘴里发了出来,但此时此刻,却显得那么清晰。

“我没有亲口对你说不要你了,你怎么能就这么想我呢?亏得我还天天想着你,没良心!”张萌故作生气地说。

“不是,对不起!是我,我错……”还没等王洋说出那个“了”字,他的嘴便已经被张萌的嘴给堵上了……

“不需要向我道歉。你没有做错,你做得非常好,而我也一直在等着你呢。”分开了唇,张萌温柔地对王洋说。

“哎,是我太笨了。从现在起,我们重新开始,好吗?”王洋同样温柔以待。

“好的,我们重新开始!”

“一个,都不能少!”

“嗯,不能少!”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