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二法则(3)

法则三:

DON'T THINK THAT IT'S EASIER TO SURROUND YOURSELF WITH GOOD HEALTHY PEOPLE THAN WITH BAD UNHEALTHY PEOPLE. IT'S NOT. A GOOD, HEALTHY PERSON IS AN IDEAL. IT REQUIRES STRENGTH AND DARING TO STAND UP NEAR SUCH A PERSON.

和善良上进的人为友并不比和糟糕颓废的人为伍容易,因为前者代表了一种理想,和他们同性需要力量与勇气。

作者提到青春期的年轻人,大家往往假设,精力充沛的他们会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更有结构性的活动上,但往往事与愿违,随波逐流,荒芜青春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更加容易的事情。因此,应该尝试拜托强迫性的重复性活动,拜托自己的过去,不再受自己身边的人和环境的对你的刻板印象,往往从离开现有的环境开始。也许在这一个过程中,你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甚至可能会怀疑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毕竟,停留在原来的环境和行为习惯中显得更加轻松,但是可以帮助你寻找到新的生活的意义。 

那么,当你认为生活一团糟的时候,尤其在年轻的时候,你还有机会改变的时候,你是如何做出选择,如何选择你的朋友?如何选择打法你的休息时间?是刷刷抖音,然后第二天起床继续和同样薪资微薄的同事一起继续抱怨生活对你的不公?这种情况下,究竟是老天对你不公,还是你自己刻意地拒绝了改变的可能性?

作者还提到一点,不要同情心泛滥,去拯救身边寻求你帮助的人,要注意区别他的动机,是真的需要帮助,还是只是想利用你。

除了处于天真,拯救一个人的想法又是还出于虚荣和自恋。

在你开始“拯救”一个人之前,首先要审视你自己的动机,是否可以坚持?是否需要他人的感激涕零?是否有能力?是否在竭尽全力后反而心生怨恨?如何确定你帮助他人时他人反而不会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拖累其他人?甚至不是被拯救对象向你靠拢,而是你不断向对方的处境和思维靠拢?

为什么需要考虑和思考这么多,不是因为我们在制止善行,而是相比懒惰和恶习,正面的习惯和思维是很难维持的,需要不断的自我建设和联系,而前者往往不需要任何努力,很容易习得。 所以,在帮助一个人之前,需要确认对方是否是真的需要帮助,而不是盲目牺牲自己。中国有句老话“自助者天助”,确认本人的动机非常重要。当然,作者最后也提了,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再行善,只是提醒大家不要把自己也陷入一种消极的处境。

忠诚需要建立在公平和坦诚上,友谊则应该是互惠的结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晨有大霧,五米不得見。 低頭撿五瓣,舉頭藤枝亂。 清明風初起,木棉花已盛。 蒴果生枝頭,裸赤無顏色。
    顾往之阅读 3,161评论 0 8
  • 今天是二零一八年一月五日了,上大学来也已经快5个月了,在这个远离父母的异乡,一切都变得不在熟悉,心境也慢慢的...
    温润的老虎阅读 1,137评论 0 1
  • 早上八点十五分,终于又挤上了八点开出的这趟高峰专线22路。 坐这趟高峰专线快一个月了。刚开始发现百度地图和车来了的...
    荒漠的小草阅读 2,8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