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28长沙和美课堂学习之27日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潘小明老师的《植树问题》潘老师从一道题入手,让学生思考有几种可能,从三种到一种再到两种,从确定到怀疑,从路是直的到可能弯的,到最后引导学生要从封闭图形和不是封闭图形两种情况来考虑。让学生跳出了植树问题的一端栽,一端不栽,两端不栽的思维而进行拔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二节课是唐彩斌老师的《三角形的面积拓展》,这堂课是在学生学过三角形面积基础上的拔高,从一个长方形中四个中点和四个定点找最大,最小,中等大小的三角形,到两个正方形中找最大,最小和中等大小的三角形,学生的思维要求也在提高。很喜欢唐老师的幽默话语和很强的教学机智能力,他的课后分享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在理“只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他们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失望”,我反思了自己的课堂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啰嗦的话太多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三节课是黄爱华老师的《认识方程》和骆奇老师的课题是一样的,但他们的上课方式截然不同,黄老师的数学课像是一节语文课,从提问开始,把情景图看作是一副连环画,在四集画中读出重要信息和归纳要点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和怎么列方程。并且一再强调找平衡是列方程的关键。最后从网上的一段五年级的学生与妈妈的对话中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方程。激起学生对今后学习方程的好感和学习欲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黄老师也是一位幽默实在的老师,在课后讲座中,向我们提供了他对这节课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不适应,并且分享他的教学观点,一堂课从提问题开始,并且要提开放性问题(包含多问为什么,什么,怎么)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下午第一节课是刘延革老师的《推理解决问题》刘老师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教研员,她对推理这一思想有着深刻的研究,她从猜自己的年龄入手(没有提示),到给出提示,让学生感知由已知信息得到未知的结果,可以通过推理得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接着出示了一辆大巴往北京还是上海走的图片,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判断,让学生明白有时候已知的信息是需要自己去发现和分析推理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又出示了一个大学生找工作的工资待遇问题,让学生明白已知的信息给出不用找,但需要去理解。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又出示了一场赛车的比赛情况,让学生明白已知信息的中的推理要学会选择。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通过一道国际友人坐圆桌的每人懂两种语言,让学生学会已知信息的整理再推理的能力。学生更加明白了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需要找联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课后,刘老师向我们传递了推理即是思考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活中的推理也太多了,作为教师不管是低段还是中高段都应该多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此次听课的最后一节课是罗鸣亮老师的《口算乘法》罗老师的课也是通过提问开始,让学生思考乘法口诀编到九了还需要再编下去吗?一步步引导,让学生明白乘法口诀只要到九就可以了,因为所有的数字都是由0~9组成的。对于三年级的课堂,是比较难控制纪律的,这次听的10节课,前面的九节课都是五六年级的学生,而罗老师选择课三年级的课,他用我会听,我会说,我会想这几个词引导学生,再加上罗老师的幽默,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引导走了。罗老师的课也善于及时表扬学生和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罗老师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课堂想法,学生需要从问题开始的课堂,以前课堂是学习的渠道,现在是交流的场所。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国在强大,社会在进步,我们也需要继续努力。补写于2019年10月27日长沙-上饶的动车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