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朋友北,把我深深批判了一番,他说,你TM还记得当初写作的目标吗,每天坚持写作,如果不往目标上靠,屁用没有!之后,我进行了深深的反省,发现最近的一些文章读书笔记的性质太多,成了文字的搬运工,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在里面,文章太干,可读性不强。所以说,以后的文字,宁愿少传递一些信息量,也要保证这些信息是经过我所思考的,否则,每天投入那么多时间坚持写一篇文章意义也不大了。
今天也是分享我的读书心得,因为我又一个100天读33本书的计划,现在临近尾声,有必要对一些影响我比较大的书目做一些总结。
最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 让职场新人一生受用的逻辑思考力》,因为本人也是刚刚毕业入职半年,由于公司缺乏对应届生必要的思维培训,因此我在当当网上物色了这样一本书,希望能够从中学到什么是一个职场新人正确的思维方法。
这又是一本日本人写的书,和之前安利的《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一样,日本人写书的特点就是手把手的教你。所以我对这本书介绍的核心的东西印象很深,这句话在书里足足出现了二十多遍:
逻辑思考的基本要点,包括批判性思考(通过深刻洞察来得出自己的想法)和逻辑性展开(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
先说批判性思考,就是要通过深刻洞察来正确抓住问题的前提。举个我在另一本书《学会提问》里看到的例子:警方发现,冰激凌的销量增加,犯罪率也增加,你能得出冰激凌销量增加导致犯罪率增加的结论吗?答案是不能,因为这两者仅仅是关联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如果我们仅仅因为管理关系就认定了问题的原因和结果,那自然偏离了“批判性思考”。这个例子进一步挖掘就会发现,还有这些可能性,会不会是因为犯罪率的增加而导致了冰激凌的增加?会不会有第三者因素,因为夏天到了,导致冰激凌销量增加,也导致了犯罪率增加?会不会是冰激凌销量和犯罪率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书中还提到了批判性思考的多种方法和锻炼习惯,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我学会了后再跟大家分享。
当我们进行了批判性思考和深刻洞察后,为了对方能够理解你,我们还要有效的将想法传递给对方,这就是逻辑性展开。书中提出了一个帮助沟通的工具——金字塔结构,即沿着【课题】【关键信息】【关键线索】的路线,来进行“然后又如何(so what?)?为什么是这样(Why so)?”的深入思考。
举个例子,顺便也给自己锻炼一下,
【课题】是否应该每天写作?
【关键信息】应该每天写作
【关键线索】
A 表达能力:写作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
- 通过写作,能够锻炼自己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 写文章时,促进自己的思考,通过谋篇布局,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
- 见字如面,写文章给别人看也是一种交流,并促使我把文字写的可读性更强。
B 成长记录:是一种记录生活点点的好方式。
- 把每一天的发生的事,收获给记录下来,好像有了自己的历史,有了生命的厚重感。
- 文章越多,越能看到自己思维的变化,和成长。
- 一段我存在过的证明,文章积累多了,没准能出书。
C 习惯养成:让自己体验习惯养成的乐趣
- 每天坚持写一篇文章,在变化的世界寻找一些不变的东西。
- 养成一个习惯,体会长期坚持一件事情,并等待回报的那种痛苦和充满乐趣的过程。
- 因为写作需要干货,也促使我去读更多的书,去形成自己的思想。
通过金字塔结果,我发现我能列出一大堆写作的好处。
书中还提供了很多逻辑性展开的方法,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学成之后和大家分享。
这本书还有一个尾巴没看完,最后说一句,麦肯锡系列的职场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