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三十六 走为上计解读

图片发自简书App

走为上计:指的是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也谓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出 处】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生活案例:三十六计,很多是老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生活中,“走为上”计几乎天天上演。

三岁的小外甥女躺在地下哭闹,求妈妈抱抱。妈妈说,自己起来!她继续搂着妈妈腿哭,就是不肯起来。

妈妈几次要求,她只管哭。妈妈干脆转身离开,她睁着朦胧的泪眼,立马爬起来。看到妈妈回客厅坐在马扎上,她也赶紧过去,爬到妈妈腿上,笑着和妈妈互动起来!

很多妈妈会心软,孩子一打滚撒泼,就投降。这时候,走为上计,就是止哭的灵丹妙药。

逛超市时,看到很多孩子会为耍赖哭闹,妈妈越劝,越哭。妈妈要是发火,那就大哭,狠狠的哭!这时候,有智慧的妈妈会走为上计。

至于孩子为什么会在超市哭闹,看中了什么东西,应该怎样表达,妈妈以后怎样引导他,是回家后亲子关系中应该继续的一课。

古人按语说:“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

意思是:敌军处于全面优势的态势,一方军队无法战胜敌人,只有投降、讲和或退却三条出路。投降就是彻底失败,求和属于半败,退却则未必失败。未必失败就有可能找到胜利的转机。

亲子关系中,经常出现孩子哭闹的场景,这是正常的。家长如果一味妥协,就是溺爱,完败!为什么呢?

孩子用哭闹要挟家长,屡战屡胜的话,就不会养成规则意识。没有他律,更难以自律,养成随意人格的代价是,社会化过程挫折会增多。比如课堂听讲的纪律,上班守时的纪律等等。

家长如果这时和孩子讲条件,也会让孩子觉得有机可乘,规则原来可松可紧,变得圆滑。

走为上计,可以让孩子保持清醒,分清界线,养成尊重规则的意识,也有利于情绪理智化。

所有的计策都不能一概而论,否则我们就陷入僵化思维,所以,度的把握很重要。

女儿明年高考,成绩预计在本科线上多点。985和211重点大学是无缘了。女儿羡慕学霸,有上进心,能坚持,有毅力,愿意拼搏。那么换个思路吧,春季各路艺术培训机构来校宣传时,女儿要求艺考,我同意了,并且说服了爱人,最后帮助她选择了书法艺考。这是她的兴趣特长,也符合现在国家要复兴传统文化,让书法进校园的大趋势,更与她期待成为一名教师的生涯规划目标一致。

裸考拼分数,我们是劣势,转身投入书法艺考,也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生活中,面临走还是不走,很多人会心如滚油,百般纠结,甚至辗转难眠。这是确实遇到了需要选择的问题,很可能是面临着趋避冲突或者多重趋避冲突。有利有弊,需要权衡,费人思量。

这也是对价值观和应变力的考验。走可能为上,也可能为下。坚持自己的选择,承担自己的选择,不纠结,不盲目,就是最好。

记得一句广告词:不看广告,看疗效。

走为上计,流传久远,不仅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更主要的还是“走”的价值。它是防御,它是保护,它使思维变得灵活,它使事情变得转圜,人际可用,军事可用,商场可用,工作可用,并且屡出奇效,所以备受人们接纳吧。

专家解读:走为上计

三大特点:避开强敌,主动撤退    巧妙脱身,保存实力  以退为进,寻求转机

走为上计:为保全实力,退却强敌。走得巧走得妙就能保全自己。(1)以退为进,敌强我弱应有计划的撤退以积累力量,今日的退却是为了明日更快地前进(2)知难而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明智的抉择,可避免时间和力量的浪费损失(3)急流勇退,物极必反,得志时,为保持名节或避免祸端及时隐退。在打不过的情况下,撤退是上策,在不好决定、不想得罪任何一方时可弃权。

下周:暗度陈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见过你最深情的面孔和最柔软的笑意,在炎凉的世态之中,灯火一样给予我苟且的能力。 每年伊始,我都会审视而迷茫,今年...
    Junes明明阅读 234评论 0 5
  • 在使用 Python 写 web 后端时,我不必知道 json 请求参数有哪些字段,获取之后再慢慢解析和参数格式的...
    大白杏仁阅读 611评论 0 1
  • 酷热高温开启练字模式,读星云大师著作,手抄好词好句,修身养性。 好久没拿笔写字,歪歪扭扭,惨不忍睹,即日起练字打卡。
    冷月花魂烘焙阅读 1,264评论 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