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鲜感的词语 --《不懂就要问》教学随笔

      《不懂就要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略读文章。第一单元单元导读中的语文要素中第一条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在学习了前面的两篇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和《2.花的学校》后,我让学生预习第3课《不懂就要问》时,圈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何谓“有新鲜感的词句”?“新鲜感”本身是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刚开始,学生眼中有新鲜感的词句有可能是任何他认为的有新鲜感词句。例如,对于学生本身来说,比较陌生的、感到好奇的、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老师的点拨和引领,随着孩子语言敏感性的提高,渐渐地就会把目光聚焦于文章中独具表达特色的词语或者句子,甚至是段落。

        在教学《不懂就要问》的那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默读一遍课文后,交流:你圈出了哪些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跟大家交流交流。”

      话音刚落,已有几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右手。我请王增豪同学先说。

      “我圈出的是“私塾”这个词。”王增豪大声说。

      “你为什么觉得‘私塾’是有新鲜感的词语呢?”我问。

      “老师,我不懂‘私塾’是什么意思,所以把它当成有新鲜的词语。”王增豪不好意思地说。

        “谁知道‘私塾’的意思,谁来帮帮他。”我看向台下的学生。

      “我知道,私塾就是私人办的学校。”邱永峻自信地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顺势询问。

        “我通过查字典知道的。”他回答。

        “是的,对于有疑惑或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来解决。那我们来看看课文中大家在私塾里做什么”

        我顺势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交流继续。

        "谁还找到了其他有新鲜感的词语?”我问。

        “老师,我找到的是第三自然段中‘霎时’这个词”。班长黄淑媛说。

        “‘霎时’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霎时’是过一段时间。”

      “这时间是长、是短?”

      “时间长。”

      “时间长吗?”

      她愣了一下,其他同学也露出疑惑的表情。

      “请大家再快速浏览课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再想想‘霎时’是什么意思。”

      两分钟后,我再次提问:“当大家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时,孙中山却站在先生面前做什么?”

      “他站在先生面前问先生,让先生讲讲书里的意思。”王美栖同学说。

      “那以前有人问过先生这个问题吗?”我问。

      “没有,先生从来不讲。”学生齐声说。

        “是的,从没人问先生书里的意思,孙中山是特别的。那他这个举动在同学眼中是特殊的,是很突然的,他这一问把正高声念书的学生吓呆了,这一瞬间,教室里的读书声一下没了。你猜,“霎时”这一场是形容时间快还是时间慢?”我柔声地引导着。

      “时间快。”几个学生大声地喊着,脸上露出茅塞顿开的表情。

        “‘霎时’可换成哪个词呢?”

        “立刻”

        “马上”

        “顿时”

        学生快速地说着,我顺势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借助注释、查字典、看课文插图、换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等。

        随后,学生还说出了其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我抓住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先生的勤学好问的精神,激励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单元导读作为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要素之一,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单元导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