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是人人早晚都要经历的事,它意味着你从此可以名正言顺的做个“闲人”了。那是多少年轻人或年轻时的自己热切盼望的事呀。期盼着可以睡到自然醒;期盼着再不受人约束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期盼着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要说最最开心的莫过于再不用看领导的脸色请假;不用必须在节假日就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实现“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甚至做起了可以周游世界的美梦等等。别说是否实现,就连想想都热血沸腾。于是乎一旦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亦或者累的时候,心里那个快点退休的想法就会在脑海里闪现,并起到了缓解的神奇功效。
然而人真是个奇怪的动物,越是到了临近退休的年纪,反而不那么渴望了,甚至有些迷茫了,夏梦就是正处在这个阶段的人。
工作之于夏梦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光阴。她像许多同龄人一样是按部就班的完成生命的大半个旅程。幸运的是她生活的时代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大学毕业刚好是八十年代末包分配的年代,而且分配的工作大多很稳定,如果自己不想改变可以一直干到退休。不像现在的年轻人面临毕业找工作和随时会面临再次失业的重重压力。偏偏夏梦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临近退休竞以五十岁的高龄跳出了舒适圈,辞职应聘了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让身边的人大惑不解甚至产生了轰动效应。但夏梦并不后悔,这跳槽后创业的五年,让她的人生又充实了许多,原来已经没有的激情重新被点燃,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成就感的提升和不一样人生历练。所以五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她就像一个一直高速旋转的陀螺突然停下来,陀螺是停了,可是心还跟着转呢。起码在心里上她没有做好退休的准备,单位也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因为夏梦是新成立公司中第一个退休的人。从刚上班时跟同事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的叫着,终于到了自己也成为阿姨的年纪,可在心里还没有变老的感觉呢。往往看到比自己年长些的老人,还习惯的叫大爷、大娘的。
不仅是夏梦自己,就连身边的邻居或熟人都没有接受她退休这个事实。刚开始在所住的小区上班的时间点出现,遇到邻居第一句话就是“没上班呀?或着是”下班了”等等。每次她还得解释退休这件事,或着干脆懒得解释了。更有甚者会接着问你退休工资是多少及和退休有关的问题等等。开始夏梦不愿意见人,尤其是不愿意遇见熟人。就连散步都不愿意到人多的地方去,这种心理真是奇怪,好像自己不上班就变成了“另类”似的。再看看对门邻居家的女人,年纪轻轻就当起了家庭主妇,一辈子没上过班,也没见人家有什么不习惯,自己怎么就见不得人了呢?
可仔细想想也不奇怪,三十五年的上班族,上班早已变成生活最主要的内容了。从出生到退休,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再到工作单位,一直都是有组织的活着。夏梦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所有的业余爱好都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没有追求的“闲事”。可如今“正事”没有了,组织没有了,需要自己管自己了,突然有点不适应了。就像从小一直被绳子拴着的大象,到老了绳子虽然解开,可大象连逃离的念头都没有了。夏梦回忆起比自己年长十二岁的哥哥刚退休时的苦闷和不开心,当时还陷入到忙乱工作中的夏梦十分不理解,说哥哥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夏梦才真正感同身受了。她也一下子理解了为啥有些退休的人又出去找工作,好多退休的人又纷纷去参加不同的娱乐组织了。不管是啥组织,只要有就行,其实就是想有一种习惯的归属感或者找点事做吧。没想到理解也会迟到。
还在工作岗位的好朋友知道夏梦退休了,就热心向她介绍各种活动的“组织”,有书法、绘画、弹琴、唱歌、跳舞、瑜伽等等,还有介绍老年大学的。尤其是跳舞、唱歌的组织还能参加各种表演活动,仿佛又找到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夏梦的一个朋友就参加了舞蹈队,看得出她是乐在其中的。
她也观察过公园里的老人生活:有聚在一次打扑克、麻将的;有跳民族舞和交谊舞的;有拉着音箱沉浸式唱歌的;还有一个人或几个人聚在一起拉琴的等等。要说参与人数最多的应该是穿一样的服装,动作整齐划一跳广场舞的。尤其“快乐舞步”建身操是她所在的城市发起的,所有只要有小区的地方,就有“快乐舞步”的存在,甚至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虽然是喧闹了些,还真是起到了全民健身的作用。可这些项目都不是夏梦从心里真正喜欢的,她突然发现自己除了工作、学习外,年轻时就没有培养什么退休后能继续的爱好。回想自己年轻时参与过的运动项目,从健身操、拉丁舞、羽毛球、乒乓球到户外爬山、瑜伽等等,内容也不少。唱歌也是夏梦从小就喜欢的,记得年轻时的自己每天刷碗时就喜欢一边干活一边大声唱歌,刷碗就在愉快的歌声中完成了,厌烦的事变成了快乐的事。如今由于年龄或身体的不允许,这些项目不是不能做了就是不喜欢做了。
夏梦也观察过养老院里的老人生活,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居多。他们每天的生活和乐趣几乎无关,吃饭变成了最重要的事。尽管有棋牌室、健身房、书法绘画室等等,可没见到有老人在里面活动,偶尔有能打打扑克、麻将、下下象棋的老人,可动脑筋的事心脏往往又受不了。就连爱好和兴趣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现在夏梦就体会到看书视力疲劳的问题了。那种等我退休有时间了再去做喜欢事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无论什么年龄段,只有还有热爱,就赶快实现吧,否则连热爱的想法也会消失的。生活如果没有赋予意义,没有内容和乐趣,剩下的就是无聊和空虚吧。有趣的生活总觉着短暂,无趣的生活就是一种煎熬,这种感受不仅仅是退休才会有的吧。
那年轻时对退休后的美好梦想呢?如今第一个实现的就是睡到自然醒。夏梦爱睡觉,记得小时候三岁的女儿到邻居家玩,邻居给她一罐“x牛饮料”,懂事的女儿说带回家给妈妈,妈妈爱困,没想到广告的效应会植入孩子的心理。如今天天可以睡到自然醒,却没那么困了。
其次是实现了再不受人约束干自己不喜欢的事了,可是自己喜欢的事又是什么呢?其实夏梦最想做的事就是去看世界,是那种带着无牵无挂、悠闲自在的心情看世界。尤其是想和老公一起自驾旅行,不用赶时间,再没有电话的打扰,走到喜欢的地方就停下来好好享受一番或着旅居一段时间。即使有走不动的那一天,还可以有满满的回忆陪伴,然后骄傲的说一声:此生足矣,死而无憾了。没退休的时候,觉着死亡的事离自己很遥远。如今到了退休的年纪,夏梦突然有了危机感,开始认真思考人生了。如果人生以三十年为一个单位,最多可以有三个三十年。如今自己已经到了最后的三十年,考虑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幸运的化能够行动自如的时间黄金时间也就十几年,如果没有抓住,就再也没有机会,剩下的真的只有遗憾了。这并不是悲观,是感悟。
夏梦比老公早退休两年,所以这两年她不能扔下老公不管一个人周游世界吧;即使两年过去,还有八十多岁的公婆在,不能不管吧,他们是家中的老大;未来如果孩子有需要,你也不能不管吧。那种不顾一切只活成自己的人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再看看身边同龄人退休后的生活,也主要是被孩子和老人两件事围绕着。孩子如果没有对象的焦虑对象,父母之间忙着介绍对象,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结了婚的又焦虑下一代的问题,仿佛人生就得一个模式活着才算成功;好不容易有了下一代又得负责看孩子,一个看大了,又来一个。到了这个年纪,自己的或着爱人的父母总有需要照料的吧,可自己都奔六十,父母都在八十往上,都是老人了。同时还得面对老人的突发事件的发生,经历人生的至暗时刻,所以电话铃声一响心里就一惊一惊的。朋友见面,聊的最多的也都是孩子和老人的话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都不容易。其实有些事你焦虑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是让自己徒增烦恼罢了。但如果不焦虑,又真的心里惦记是个事放不下,好像心里不惦记点啥就是不负责任似的。
夏梦忽然觉着60-70年代出生的人是最负责任的一代,也是把自己卡在老和小中间唯独没有自己的人。自己的父辈培养孩子没有付出这么多精力和成本,基本上是散养和自由成长,家里孩子多没有能力做到。孩子结婚也没有负责买房、买车的,基本上是租房和买点家用电器啥的,婚礼也是简简单单的举办。而当这一代人成为父母的时候,责任感、使命感就爆棚了,加上独生子政策,几乎是倾尽全力为孩子负责,生怕孩子吃苦,有的为了给大城市的孩子买房,甚至卖掉了自己的大房子,老了老了还变成了“房奴”替孩子还房贷,生活也变得省吃俭用起来。对待老人亦是,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夏梦记得自己刚刚结婚,公婆也就不到五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把他们当成老人对待了。尤其是作为媳妇的人,更不能让老人伺候你,早上听到婆婆起床的声音,立马出来帮着婆婆做事,有公婆在就尽量不能让他们干活。就连自己哥哥六十岁生日,夏梦还特意给哥哥买了礼物,请哥哥、嫂子吃饭,觉着哥哥是老人了,需要自己照顾了,天生自带责任感。如今自己也到了这个年纪,却没有人把你当回事。老人觉着和他们比起来你还年轻,他们更需要你的照顾;孩子觉着有爷奶在你们还不是老人呢;哥哥、姐姐又都比你大很多,一直是家里最小的一个无法改变,你说尴尬不尴尬。可毕竟人老了身体机能的减退都是一样的,也感觉到腰酸背疼的,有时疼的晚上睡不好觉。每每遇到好久不见的同学或朋友,觉着岁月不饶任何人。所以至今夏梦都没看到有几个人退休后能真正实现梦想的人。即使偶尔看到朋友圈体现的快乐,那也只是暂时的。人都愿意将美好的一面示人,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美好瞬间罢了。等把这些任务都完成了,自己也老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我走不动了。这就是一眼望到头的结局,梦想已被生活的现实击得粉碎了。梦想终究是梦想,实现了叫美梦成真,实现不了因为那只是个梦而已。既然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可生活还得继续,能怎么办呢?办法只有一个:你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夏梦要重新调整生活秩序,成为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先做能马上实现的事。这一切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忘掉过去的一切与职业有关的内容和想法,从心理上真正坦然接受“退休”这件事。
这段时间,夏梦特别喜欢看有关退休话题的文章或视频,其中有些话能让她豁然开朗,有些好的句子她都用本子抄下来,没事的时候就读一读。就连在平台上读书的内容也基本上与退休之后的生活有关,她需要补上这一课。其实人生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主要做的事、该思考的问题、需要调整的内容,谁也不能有超自然的能力,顺其自然的接受就好。经过近两个月的迷茫期后,夏梦开启了重拾自我的行动。
第一步先从整理家开始。这次的整理心态是不同的,是从心理上彻彻底底的与职场无关的清理。这其中最大改变的就是服装。夏梦是一个注重形象的人,由于工作的关系,从上班起就一直以职业装为主,庄重是庄重了,也让自己少了些松弛,这从衣服和鞋子就可以看出来。可如今退休了,服装也变简单了,主打一个就是运动休闲、舒适松弛。其次是与工作有关的物品和不具备收藏价值的书籍等等家里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东西,如今都不可惜了,是到了果断清理的时候了。那些留着不舍得用的物品,赶紧拿出来尽情享用吧,只有用上了才是不浪费。经过几天的整理,生活的空间变宽敞了,用的物品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连心里也敞亮了许多。
既然退休后大部分人喜欢的爱好都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排除无法马上能够实现的梦想,那么自己真正喜欢又不受外力影响的事又是什么呢?夏梦想到了书法、电子琴和非洲鼓,这些都是夏梦喜欢但没有深入下去的爱好,为何不重启呢?况且是家里就有的东西,何必外求。
提起书法,还得从退休前两年说起。记得还在职场中的夏梦过生日,老公问她需要啥礼物,夏梦想想说给我买点笔墨纸砚吧,我想练书法。于是就和老公到文化用品商店随便买了支毛笔及书法用品,到书店买了本《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字帖》,回到家就开始了练习书法的过程。也许是受小时候女儿学书法的熏陶,自己一下子把从前的记忆都开启了,毕竟女儿学了六年的书法,自己耳熏目染,所以有一种无师自通的感觉,刚开始就临帖了,就连老公都惊讶她的进步,他以为夏梦是说着玩的。后来夏梦通过视频教学知道了自己跨越了书法基础练习的部分。当时写书法是为了静心,是利用下班后的晚上时间,断断续续的。如今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利用,为何不呢?正好整理家时将女儿小时候的书法书、剩下的练习纸都找了出来,于是夏梦郑重其事的开始练习书法了。夏梦写字最不喜欢有格子,喜欢用白纸写字,感觉一种自由和舒展,她不喜欢被束缚的感觉。如今练习书法也是一样,她不喜欢在有格子的练习纸上写,她尤其是喜欢用报纸。网上关于书法的教学视频有很多,各种字体,想学啥都有,同时卖配套的笔墨纸砚,还有零基础的教学视频等等,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何必参加书法班呢,还得受时间的限制。夏梦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每天跟着她练习两个小时,还别说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原来有的基础比划不知道怎么写,渐渐的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是问题了,剩下的就是控笔能力和多多练习了。如今的夏梦能从书法中找到乐趣,每天跟老师的练习不是被动而是主动的喜欢,书法的进步又给夏梦带来更大的乐趣。她想将书法进行到底,练完楷书再练行书、行楷,最后达到自由书写的程度,起码在书法的路上她找到了方向。
除了书法以外,音乐一直是夏梦每天必须有的陪伴。小时候就有想学习乐器的梦想,可都无法实现。望着家中的“电子琴”,夏梦又有了新想法。提起“电子琴”,还得从2020 年说起。有一天好朋友秀玉和她说网上有一个教“电子琴”的老师,可以直接上手就会弹歌曲,并把他的视频发给了夏梦。不知为啥她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原来弹琴可以这么简单,这就是夏梦想要达到的自娱自乐的效果。怕自己学不会浪费钱,夏梦就在网上买了一个简易的“卷帘琴”,谁知竟然很快的熟悉了键盘并学会了弹第一首歌,没想到自己有这个天分。于是第二年春节,女儿给她买了台电子琴,更加激起了夏梦弹琴的兴趣,她不能辜负女儿的心意。好朋友把她购买的琴谱都给了夏梦,一首接一首的练起,竟然会弹几首歌了。如今有时间了,为何不好好练琴呢?已有的曲谱都会了,新购买的曲谱自己喜欢的歌没有几首,夏梦开始在网上反向操作,找自己喜欢的歌的曲谱,并抄录下来,这样弹的都是自己喜欢的歌了。有时无意中听到了喜欢的歌,马上在网上找谱子。于是弹琴成了夏梦每天都喜欢做的事,她会随着每天的心情弹奏自己喜欢的歌。不管是否专业,起码起到了能愉悦自己的效果。
家中还有一件东西闲置了近七年,那是2016年和老公去丽江时买的“非洲鼓”。至今丽江的景色还在心里,丽江的鼓声也在耳边回荡,可自己的鼓依然静静的呆在角落里,成了装饰品,是时候让它发声了。夏梦在网上购买了带视频教学的非洲鼓鼓谱、鼓架和鼓谱架,便开启了学习非洲鼓的历程。音乐都是相通的,只要心里有热爱都容易上手。就这样一首接一首的跟着视频教学进行练习,竟然能够打50多首歌。夏梦继续采用弹琴的方法,在网上找自己喜欢的歌的鼓谱,甚至重现编排成自己喜欢的风格。最近又迷上了新疆歌,那愉快的节奏能让人想跳舞的感觉。
运动项目夏梦选择了“八段锦”。最初知道“八段锦”,不得不提双目失明的父亲。夏梦的父亲从六十岁退休开始由于“青光眼”的原因眼睛逐渐失明,原以为父亲从此会对生活失去信心,但父亲却活出了即使拥有光明的人也没有做到的样子,他失去的是眼睛能看到光明,但没有失去内心的光明。记得父亲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小心翼翼的扶着楼梯自己从六楼下到一楼,和一楼邻居叔叔一起散步,邻居叔叔有不开心的事,父亲都能帮他排解。其实都不用语言,看到父亲就够了。东北的冬天外面太冷,路又滑,他就通过反复上下楼梯的方式进行锻炼。收音机也是他了解世界的工具,每天都听,什么时间听什么内容,精神世界是丰富而充实的,也学到了许多养生的知识。就连日常生活也基本达到能够自理的程度,毛巾洗得比能看见的人都干净。在小区里有他在的地方,周围总是围着喜欢和他聊天的老人,他总能给人以正能量。所以直至父亲92岁的高寿离开,都没有住一次医院。夏梦会的“八段锦”最初就是父亲失明后教的,她也不知道父亲是如何学会的,所以父亲是夏梦最佩服的人,也是她的榜样,夏梦也是家中最像父亲的孩子。当时学“八段锦”的时候只是跟着父亲比划着动作,没有走心。于是夏梦跟着视频把“八段锦”又重新学了一遍,因为有以前的基础,学起来很容易。于是每天上午十点是夏梦和老公一起做八段锦的时间,她经历了从刚开始的跟着做、到主动愿意做、到享受着做的过程。
就这样夏梦一边思考着、一边寻找着、一边行动着,逐渐的重新建立起新的生活节奏。每天都有规律的生活,除了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以外,还有自己真正喜欢的爱好;有户外散步的锻炼;有阅读和音乐的陪伴。每年抽时间和老公一起出去旅游看看世界。渐渐的一颗躁动的心趋于平静,她开始享受每天的生活了。至于老人和孩子,夏梦也不去焦虑未来了,做好现在该做的、能做的,随时听从命运的召唤。
如今夏梦已经退休两年了,从最初的焦虑、迷茫到如今生活秩序的重建,虽然有过挣扎的过程,但也算找到了自己的路。仔细想想退休后的生活本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个人爱好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一样。喜欢群体也罢、喜欢独处也罢,只要是从心理喜欢,能给自己带来真正愉悦感并享受其中的就是适合自己的。哪怕没有爱好,喜欢静静地发呆也好,没有必要非得活成赶路的样子,况且这段时间也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终究人生的最后还得靠自己一个人独自走完,真正快乐只能从自己内心去寻找才能得到。我们能做的就是:听从内心,安住当下。退休只是一件事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