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

不久前,我遇上一个人,送给我一坛酒,她说叫“醉生梦死”。喝了之后,可以叫你忘掉以前做过的任何事情。我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酒。她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了,以后的每一天,都会是新的开始。那你说多开心。

——王家卫《东邪西毒》

1

关于记忆,写过一篇短篇小说《忘了终点的幽灵(3/3结局篇)》。

小说中的男主因为一直对女二念念不忘,所以每一次玩赛车游戏都不愿意冲过那道白色的终点线,而是熄火,停下,关掉电源。

因为冲过了终点线,女二留在里面的画面就没了。

和女一在一起后,男主的心依然滞留在游戏那个自设的空间里,不肯放手。

所幸最后,他还是走了出来。

我写过不少悬疑小说,当中少不了花式复仇。

但就小说创作而言,倘若只是为了情节跌宕,为了复仇而复仇,不把人物立起来,小说读起来就会寡然无味。

而要让人物有血有肉,势必要设定人物背景:越丰富,越饱满,越好。对复仇者过往经历的阐释,即使是一笔带过,也不可或缺。

因为那些被怨怼与饮恨吞噬的往事,正是角色摆脱不了的心魔,是他们犯罪的归因。

虚构的小说如此,现实中何尝不是?

2

说个故事。

一个22岁的年轻人L,在订婚大喜当天,女友却牵着另一位男子的手对他说:“对不起,我觉得我们在一起不会幸福。”

正沉浸在幸福中的L呆若木鸡,在亲戚朋友惊诧的目光中,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L的遭遇很快在小镇传开,几乎人尽皆知。

于是L决定逃离小镇,逃离羞辱,并暗下决心将来要风风光光地回来,找回丢失的尊严。

30年后,L回来了。

回来的第二天,一位老朋友问L:你还记得艾丽尔吗?

L笑答:当然记得,她差一点儿做了我的新娘。

“当初她带给了你莫大的羞辱,自己也没有好下场,这些年来,一直生活在贫困潦倒之中,靠着亲戚们的救济艰难度日。上帝惩罚了她对你的背叛。”朋友对L说。

本以为L听后会高兴。

不料L却说:我很难过,上帝不应该惩罚她。我这里有一些钱,请你转交给她,不要告诉她是我给的,以免她以为我在羞辱她而拒绝。

朋友不解,“你真的对艾丽尔没有丝毫的怨恨吗?当初,她可是让你丢尽了脸。”

“如果有怨恨,那也是30年以前的事儿,如果这些年我一直对她怀有怨恨,那我自己岂不是在怨恨中生活了30年,那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就像我提着一袋死老鼠去见你,那一路上闻着臭味的岂不是我?

L的名字叫卢梭,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忏悔录》、《社会契约论》、《爱弥儿》都是他的作品。

我看过他的自传体小说《忏悔录》,但没看完。

里面是令人惊诧的细节,和自省。从孩提到年老,大事小事,巨细靡遗。

很多人把《忏悔录》解读为卢梭对社会、强权、统治阶级的控诉,对人民的悲悯。

但我读后感受最深的,却是卢梭的勇气。

事实上,卢梭把自己的过去事无巨细地流注笔端,更把感受/忏悔纤毫毕现的呈现给读者,这种直视自己的自我解剖需要的岂止是勇气,更是某种意义上的大义凛然了。

3

在一部电视剧里看过一个情节。

一个本来就职位不高的机关干部,习惯了在单位里被人请教供人吹捧的生活,所以退休在家后浑身不自在,只能整日在家里指手画脚,把老婆和孩子当下属使。各种耳提面命,开会座谈,把家当单位管。

家人不胜其烦。

后来女主想到了一个办法,她给这位退休干部安排了一个虚职:一家小影楼的顾问。

老干部欣然上岗,更像重新“活”过来一般。他天天准时到影楼给员工们开会,组织座谈,分析讨论——当然了,他并非专业人士,只能说些千篇一律的空话套话,像走过场。

结果忙没帮上,反而影响了影楼的正常营业。

这干部也自觉无趣,主动退出了。

编剧之所以安排这样的情节,自然是为了讽刺一些人的自以为是,以及职场上的人走茶凉。

但也告诉了我们,再美好的过去也是过去。过去不可追,否则只能徒添烦恼。

我们大多数人都像这位官员,知道囿于过往不好,也尽量学会忘却。但我们希望忘却的大抵只是不堪的过去,而快乐的、辉煌的都力图拽在手心,不愿意断了那份念想,以为这样“去粕取精”,自己就能快乐。

其实这也是不理智的。

因为快乐不过是痛苦的反面,没有痛苦,快乐根本不复存在。只有快乐的快乐,就不成其为快乐。

4

王家卫在他的电影作品里对记忆这事做过很多探讨。

最经典的莫过于他借《东邪西毒》里的人物说出的这段独白——

不久前,我遇上一个人,送给我一坛酒,她说叫“醉生梦死”。喝了之后,可以叫你忘掉以前做过的任何事情。我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酒。她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了,以后的每一天,都会是新的开始。那你说多开心。

莫罗则说:we are prisoner of our own experience我们都是自身经历的囚徒。

说的,其实是同一个道理:醉于过去的辉煌,溺于过去的伤痛,都是烦恼之来源,成为囚徒就自然而然了。

所幸,这座牢狱的门并没有上锁。它有钥匙,且钥匙在自己的手上。

想想那些笼中鸟,无论是被迫承受封闭的麻雀,还是被豢养的金丝雀,要得到自由,翱翔于广阔的天空,前提都是要跳出来。

《金刚经》载: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宣化上人对这句话的开示是:你说这个是过去,过去已经又过去了;(所以)过去不存在。你说这是现在,现在的又过去了,也没有存在。你说,那个是未来,未来的还没来呢!也不可得。

如佛言之“刹那”:一切都如同时间一般,刹那刹那地失去。包括生命。

既然如此,就不必一直站在曾经跌倒过的地方,也不要沉醉在已然熄灭的镁光灯下的那个光圈里。

对于回忆,缅怀,狂喜,皆不可取。

空明澄净,寂静如无”是一种“心理成长”。是洞察今非昔比,知道过去已逝不再追,故不以过去的喜为喜,不以过去的悲为悲,而以轻省的姿态,投入这一刻。

这是自在,更是境界。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愿你万般皆好,只缺烦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291天~ 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做的决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所谓的朋友,所谓的真心,能换来的是真心还是假...
    法斗SEVEN阅读 212评论 0 0
  • 尽管对碎片阅读的声讨从未停止,但最近连续几天都看到相关文章还是感觉有点意思。 本文参考公众号“吴晓波频道”11月2...
    月到风来阅读 410评论 0 1
  • 关于webview加载https的正确使用方式 头几天同事遇到webview加载https出现空白页面的情况,简单...
    one_cup阅读 4,872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