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容月貌为谁妍—大观园里的女子与植物

01

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竹是潇湘馆的标志,院中最主要的植物就是竹子,地上阴暗处是苔藓,后院还有梨树和芭蕉。

梨树春天开的是白花,所以整个色调是终年绿,春天则杂点白的冷色调,没有一丝温暖的色彩。

这样的植物配置体现出林黛玉孤洁恬静、清高脱俗的性格特点。潇湘馆的形象、黛玉的形象、竹的形象融为一体,是诗意却冷清的画面。尤其是“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的秋风秋雨夜,那份凄清和寂寞实在是难以排遣。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02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是宝玉对薛宝钗住所蘅芜苑的描述。蘅芜苑表面上看是清淡无味,走进去确是繁华大气,院中一株花木也无,配置的是各种香草,乃是集世人罕见香草之大成处。

蘅芜,泛指匍匐状且具有香气的草本藤本植物,所以院落起名叫蘅芜苑,囊括所有的香草名称。

如此色彩斑驳、暗香浮动的神仙庭院,连贾政都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香矣。”

香草常比做美人。香草美人的寓意还有怀才不遇空余芳华之意。像薛宝钗这样封建社会里女子,即使有雄心大志,却没有条件独立,必须如同这些藤本的香草依附乔木生存一样,必须依靠男人才能生存。

被薜荔兮带女萝

03

稻花村里住的是李纨,她给自己起号为“稻香老农”。黛玉替宝玉写的诗:“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突出了稻香中的丰收安详。

宝玉做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浣葛用来称赞李纨的妇德。采芹人指的是读书人,正好对应后来学业有成的贾兰。

柴门临水稻花香


04

栊翠庵的梅花最为有名,经妙玉打点的红梅花冬日里色如胭脂,寒香拂鼻,引发公子小姐们的诗情,装点了苍白的白雪琉璃世界。

妙玉送给宝玉的那支红梅虬结苍劲,曲折多姿,红色的梅花映衬着一个青春少女热切尘世的心。

宝玉“寻春问腊到蓬莱”、“为乞嫦娥槛外梅”,将乞红梅视为寻找春天,将妙玉视为嫦娥。后来妙玉送宝玉黛玉等每人一枝红梅,平素冷淡的她也表现出善解人意的一面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折梅送友,非常雅致的韵事。

春梅绽雪

05

迎春出嫁后,宝玉天天到紫菱洲徘徊瞻顾,看到寥落凄惨之景,情不自禁信口吟诗:“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这里的池塘内种有荇、菱、荷,是典型的野趣水景设计。蓼苇荇菱荷都是水生草本植物,随风飘摇,不耐寒冬,和主人迎春懦弱、随和的性格相对应。

水荇牵风翠带长

06

在大观园中堪称女中豪杰的三姑娘探春别号蕉下客,是因为她住的秋爽斋院子里种有芭蕉梧桐,而探春最喜欢芭蕉。

芭蕉,扶疏似树,叶翠广舒,绿意盎然,炎炎夏日中可令人生清凉之感觉。芭蕉叶大宽阔,很符合三姑娘的豪爽风格,也因为叶片宽大,雨点滴落到上面的声音也特别响亮。

当秋雨打在芭蕉上的时候,常常令人将其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梧桐和芭蕉的阔叶,不但承载了细雨的滴落,更承载了探春未来数不尽的离情愁绪。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07

梨,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将雪花和梨花相比拟,茫茫如雪的梨花,忙忙如花的飞雪,是彻骨的冷,透彻的白。梨花飘零常隐喻美人迟暮、青春不再之悲。

梨香苑原本是薛姨妈一家居住,后迁出改为贾蔷从姑苏采买的十二个女孩子学戏练功的地方。

梨和离谐音。梨香苑谐音离乡怨,也许美丽的名字下面承载着的是小戏子们离乡别井的哀愁和痛苦。

“雨打梨花深闭门”

08

荼蘼,是麝月抽到的花名签子。荼蘼,色香俱美,因开花较晚,常被视作送春之花,认为是一年春事到荼蘼。荼蘼的花语是“末路之美”,表示告别韶华盛极,时光飞逝。

麝月忠厚老实,心地善良,是宝玉身边最后一位侍婢,是春天最晚开的花朵,由她送走春光,应了诗签上所说“开到荼靡花事了”。

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红楼梦影,可谓令人眼花缭乱者也。但它是乱中有序的。其中两位人物——林黛玉和妙玉,就有许多关联相似之处,今便略...
    一凡李子阅读 6,034评论 2 23
  • “苑”,帝王之花园。大观园中的这座以“苑”命名的院落,是以各种香草仙藤而著称,是薛宝钗的住所,也暗示其最初准备入宫...
    形色阅读 821评论 0 0
  • 99块 吃了顿辣串串 好爱自己
    石蛋阅读 100评论 0 0
  • 早上和娃儿商量,写作业半小时,可以看《三国演义》动画片10分钟,或是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结果循环两次便把作业写完...
    静亦境阅读 241评论 4 6
  • 很多时候,我并不喜欢读鸡汤文,哪怕是很经典的文章,也很难耐着性子读完。因为那些励志故事,总是离自己太远,有的...
    十八贝勒阅读 25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