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读书笔记3|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一、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扎实的语言运用基本训练,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关键

  语文课堂,要么是让学生积累语言,要么是让学生运用语言。

  在“识字与写字” “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 “梳理与探究”的活动中积累语料、语感、语理(语文运用规律)。

  语文课,可以在积累基础上,分类梳理,探究规律。如送别诗,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五首送别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送友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虽然五首诗诗体不同,有格律诗,有歌行体,但放在一起比较,内容、表达方式有共通之处,从内容上说,前边都是写景叙事,后边都是书写惜别之情。从表达方式上说,前边是记叙或描写,后边是抒情。然后比较每首诗所写景的差别,所抒情的不同。在这五首诗中,有四首都是李白的,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李白诗歌一些特点。

  这样的语文活动,可以更有语文味。

  二、把思维、文化、审美融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习活动的品质

    设计语文活动,要考虑思维提升、文化传承、审美创造,这样的语文活动才有质量。

    相比抄写词语,分类整理词语,体会不同韵特点,发现汉字意义的特点,书写特点,这样就更有思维含量,也具有了文化内涵。

    三、要通过有意义、有逻辑、有价值的任务驱动促进四个核心素养的融合提高

  要把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如黄老师课例《皇帝的新装》,理解童话寓意,黄老师设计的任务是,你会把这篇童话推荐给谁读?如果对他们说一句话,你会怎么说?这样就比说教更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更有现实意义。

    学习内容、学习主体、生活实际三元融合。打通学生、教材、生活。王君老师的课这方面特点特别突出,值得学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