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房子是怎样的布局呢?
你知道吗,几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住上了“三室一厅”。
上文说到,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河南郑州正处于它的中心地带。在这里,黄河的岸边,有一座距今数千年的古村落——“仰韶文化”大河村。
今天,我们跟随着时光机,来到大河村帮他们盖房子。话说大河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最近啊,他们需要很多新房子……
【盖房子】
这就是他们理想中的房子。还不错,是吧。这样的房子要怎么才能盖起来呢?
第一步:平整地面
选址后,先把地面的泥土整个翻一遍,去除上面的植物、杂物和石块,然后整理平整。
第二步:挖基沟
在平整后的土地上,丈量出房屋的大小,并沿着房屋的轮廓线挖掘出一圈圈的基沟,这里面是要构筑墙体的。墙体构筑于地面之下,方能保持稳固。
第三步:捆木桩
在基沟内,先埋入竖向的木桩,这就是墙体的骨架了。然后,在用一些横向的树枝把墙体整个捆扎起来使其更加稳固。
第四步:糊泥巴
在捆扎好的墙体上涂抹泥巴,最后糊出整体的泥巴墙。这时候这个房子的大框架和大结构就有了。猜猜下一步干嘛?
第五步:夯地面
墙好了,紧接着要把室内的地面继续平整并且用大的石块,不断的砸,一直到砸的非常硬非常紧实,这个过程就叫夯筑。
第六步:堆柴火
???堆柴火,是要干吗!
第七步:烧房子
还没建好就要烧?什么情况?想干嘛?
哈,这是大河村村民的智慧结晶哦。你想想看,你小时候用泥巴捏出来的东西是不是遇到水会融掉,房子如果仅仅用泥巴糊起来,下雨之后是不是慢慢会被冲垮呢?
继续想,先民们的陶器是怎么发明出来的?是不是发现,泥巴在火里烧制后,会变硬而且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呢。所以呢,火烧房子,就是希望墙面和地面能够变得更坚固而耐用。
第八步:搭屋顶
墙体和地面烧制好之后,就开始用长长的木头做屋顶的梁柱,然后铺上草做的屋顶,一间新房子就盖好了,新的生活故事就可以开始啦。
【穿越时空的……】
在这里,我还发现了一件神器的东西,你看,这又是什么?
什么,你说这是我从拆迁工地拿来的水泥块?!
不得不说,是挺像的。
但这确确实实是有着几千岁的水泥块的老祖宗。这个呀,是大河村村民的独特发明,他们用黄土、大沙和一些其他物质配成一种三合土,用水搅拌均匀之后呢,就用它制作地面,经过烧制之后就会变成这样。不仅看起来像水泥块,其硬度也和水泥块很类似。超过现代技术几千年的发明,我们的祖先很厉害吧!叹为观止。
【三室一厅】
大河村现在发掘出来的部分,不仅发现了这种独特而智慧的建筑工艺。更是在其中的一处距今五千年的遗址中,发现了三室一厅的套间。想必是大河村的族长或者村长的房子吧。下图是大河村遗址的现场图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哪些是室,哪些是厅,如果是你会怎么布置和使用呢?
看得出来吗?
给你一张平面图参考一下。
【本期思考】
我们都知道南方和北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是不同的,因此生活在南方和北方的人们很多生活习惯都是不同的。当然,对住宅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孕育了早期文化的黄河边和长江边,也诞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原始建筑形态——“木骨泥墙”和“干栏式建筑”。后来,随着人们的迁徙,逐渐演变为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十几种不同的民居形式,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气候。
现在来猜猜看,“木骨泥墙”和“干栏式建筑”哪一种是南方的,哪一种是北方的?
答:木骨泥墙是北方建筑样式。“以木为骨,以草为筋,拌泥砌筑成型后,再进行火烧处理使其硬化。”这种在我国仰韶时期,由古人从制陶工艺中吸取经验而发明的建筑工艺被称之为“木骨整塑”,正是中国北方标志性木骨泥墙式建筑的一种。正是因为这道特殊的工艺,才使得大河村遗址中的房屋,在经过5000多年的岁月后,仍有1米多高的墙体屹立不倒。
下一期,我们将启用时光机的时光速览功能,去看看中国建筑的演变。看看这些矮小的茅草屋是怎么一步步进化发展,变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变成了成恢弘的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