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琥珀

不知何时开始,文玩成了流行的方向标,周围的朋友总爱在手腕脖间或多或少挂上些许物件。自己不能免俗,跟着潮流,也亦步亦趋的学习了解着。青金、水晶、菩提、玛瑙,每一种材质都代表了一门学问。而在浩如烟海的文玩门类之中,对于琥珀有了一丝特殊的喜爱和眷顾。


趁着兴头,买了几块琥珀原石。未经打磨的原石并没有店家柜台陈列成品的美感。历经岁月的磨砺,原石斑驳的外表显得粗鄙不堪,但是放到阳光下,确依然能看到原石内部凝固了时光的金黄。“玉不琢不成器”我想这句俗语同样适用于琥珀本身。琥珀价值的提升更在于后期的加工。用不同规格的砂纸,对原石去皮、抛光,打孔直至最后成型,和琥珀的形成一样,同样需要相对漫长的过程。

 终是性格浮躁,自己买的琥珀原石,打磨了几下,就选择放弃,闲置在一边。而送给朋友的原石,则在朋友的精心打磨之后,制成了挂件成品。佩在他的凤眼菩提手链上,时不时拿出来和朋友们观赏把玩。

文玩圈内说文玩盘得是个耐心,果然不假。

或许,和亲手打磨相比,自己更爱琥珀与众不同的形成。想想看,千万年前偶然滚落的一滴树脂,在机缘巧合的地质构造下,才能形成琥珀原石。而它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还被恐龙主宰的那个时代。形成琥珀的树种早已灭绝,但树脂却蜕变成被世人趋之若鹜的琥珀。抛开它的装饰性,琥珀本身的形成就是一段传奇。

想起历史上的一大传奇悬案,也同琥珀搭上了关系。据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用多达六吨的琥珀装饰了一件书房,送给俄国的彼得大帝作为结盟的信物。存放于圣彼得堡的宫殿里。二战时期,纳粹入侵苏联,从圣彼得堡抢走了琥珀屋。随着二战的结束,德国投降。但是被抢走的琥珀屋却不知所终,很多历史学家都希望能从史料的只言片语当中寻出些蛛丝马迹,找到琥珀屋的下落,但最后都无功而返。

有猜测琥珀屋毁于战火,有猜测琥珀屋藏于深山湖底。众说纷纭下,真正的琥珀屋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琥珀屋的故事早已成为了传说,让感兴趣的人为之苦苦寻觅。

由于琥珀形成年代的久远,以及苛刻的成矿条件。从古到今均受世人追捧。随着传统产区的琥珀价格的不断攀升,因此也催生了加勒比海地区蓝绿珀的市场。

产自加勒比海地区蓝绿珀和传统意义上的琥珀颜色不太相同,阳光下是一抹浓烈的墨绿。但是在灯光的映照下,反而可以散发出一种温润如玉的光泽,同时显示出夹杂着一丝荧光的幽蓝色彩。据说形成这样神奇的现象是因为成矿时受到海底火山爆发影响。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知道,当年叱咤海上的加勒比海盗深藏的宝藏是否也会有蓝珀的身影。

喜欢琥珀的人多了,造假的也就多了起来。每逢周末,在文玩市场闲逛,总能看到用不同材料合成的“琥珀”在市场上出现,有一眼就能看出的假货,也有仿造的不着痕迹,为此也倒逼着常年浸润在文玩圈内的玩家不得不去练就火眼金睛。打眼和捡漏,文玩圈内从一个物件不断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故事,更是一个个精彩的段子。倘若琥珀通灵,将所见所闻可以记录,恐怕又将是一部精彩的《石头记》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琥珀是石化树脂化石,白垩纪和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固化树脂。拥有很多诗意的名称-“海的眼泪”,”太阳的赏赐”。。。。 ...
    背包的蜗牛阅读 877评论 0 0
  • 文/孤鸟差鱼 三十九度的风 是蓝天和海洋之间 夹的白色曲奇 三十九度的风 是青草和大地之间 落的绿色麦粒 三十九度...
    孤鸟差鱼阅读 460评论 2 7
  • 天上的云慢慢散去,阳光从云缝里投射下来,透过树叶照在他身上。湿透的衣服让青衫客很不舒服,但他已经习惯了。他用半天的...
    墨欧子阅读 205评论 0 1
  • 我是个怯懦的人。我现在不妨说出来,因为我已经实现了一个谁都不会说是冒险的计划。我知道实施过程很可怕。不,我不是为德...
    手掌芯阅读 830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