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春天总是"不靠谱",昨天还冰冷的令人无处躲藏,今天就晴空万里暖意融融。
风丝儿轻轻的,吹在身上说不出的熨帖。今儿没加班,看着同事们陆陆续续拎包出门,我也跟着关了电脑。走出办公楼时,太阳还悬在车间屋顶上,金灿灿的光把空气晒得暖烘烘的,也把我的影子拖得老长——这样不用赶工的傍晚,连脚步都跟着轻快起来,心里默默想着,日子能这么平静,真好。
下午,有那么一小段时间对着电脑犯困,忍不过去便趴在桌上眯了会儿。也不知睡了十分钟还是二十分钟,只记得额头枕着胳膊,迷迷糊糊间连口水洇湿了袖口都没察觉。醒过来倒觉得精神清爽不少,看来这偷来的小觉,还真是解乏的妙方。
妹妹在微信里说,公司可能派她去泰国工作两三个月。听到"泰国"二字,心里莫名有些发紧。其实理智上知道那里有热闹的唐人街、秀美的海岛,可不知是不是受了媒体报道或影视剧的影响,总觉得异国他乡藏着一些不可知的风险。这种担忧或许有些多余,却实实在在地冒出来,像一团花堵在胸口。
更让我触动的,是妹妹的选择。她说"想抓住这个机会历练自己",言语里透着股利落的劲头。反观自己,若遇到同样的抉择,怕是要犹豫许久:一边是职业规划上的机遇,一边是对安稳生活的眷恋,还有世俗里关于"四十岁女性该如何生活"的种种声音。我向来不是那种能果断抉择、大步往前闯的人,更多时候,总是在患得患失中反复权衡,像只在原地打转的陀螺。
回家的路上,微信里得知东哥正在新垦的"开心农场"里翻土打垄,这个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的男人,总爱倒腾这些接地气的事儿,他说在这个过程中能获得我不懂的快乐。我信,并表示无条件的支持。
说起坚持了五个月的日更日记,最近确实有些动摇。起初是想记录生活,可渐渐成了一项任务,一份作业。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坐下来临时拼凑文字,那些曾在心里留下印记的点滴,都被慢慢掏出来,编织成文字的网,晒在太阳下。算算日子,近五个月大概写了十六万字,看似不少,却多是零散的片段,没有主题,也不成体系。有时坐在电脑前发呆,不知该写些什么,才惊觉自己的内心早已需要沉淀。
或许就像种地需要休耕,写作也需要积蓄灵感。接下来的日子,不妨多看看书、看看电影,多陪东哥打理他的开心农场,让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慢慢积累,心里有了想说的话再提笔,那日记就真的成为了心灵的栖息地,回归记录的本真。
和东哥一起散步从美食城回来,路灯次第亮起,像串在夜色里的明珠。望着沿途的街景,忽然明白:生活本就是由无数个犹豫与坚定、担忧与释然组成的。就像妹妹选择去泰国,是她对未来的勇敢奔赴;东哥执着于种菜,是他对平淡日子的热爱;而我纠结于日记的去留,亦是对内心真实的正视。
这样的日常,或许不够精彩,却满是烟火气的温度。那些细微的情绪、琐碎的思量,恰恰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就像此刻的晚风,轻轻拂过脸庞,带着暖意,让人忍不住想,就这样慢慢走下去吧,无论是继续还是暂停,都是属于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