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启用支付宝系统比较晚,对’蚂蚁森林’知道的也迟。直到朋友圈里有位朋友了发出了组图,晒了她栽下3棵树获得的‘中国绿化基金会’植树证书,并配上:‘种树,我是认真的’得意笑脸时,我才懵懵懂懂的去研究了下。并从此每一天都认真的收集着绿色能量,希望能多种几棵树。同事说,只是一个游戏而已,何必当真。但我做这件事还真有它的起因......
自幼生长在濡须山下,少时的许多时光都是和同伴一起消磨在了山林之间。摘山果、挖野菜,在山间的溪流中捉螃蟹,游于山林常常是留连忘返。那时很爱做的一件事就是躺在青青的草地上仰望天空,碧蓝的天空,一朵朵洁白的云飘过,经常引得我们去争论那一朵更象什么。夏日傍晚的山坡是最热闹的,很多人家刚吃过晚饭,早早的带着凉席来到山坡上“占位”,组成了一只“纳凉”大军,热热闹闹的聊天,享受着习习的凉风,当夜幕慢慢的降临后,喧嚣声也渐渐平息下来,静静的躺下,看着满天的星斗,不由自主的被吸引,感受着这苍穹的神秘。因为“喜山乐水”间有着单纯的快乐,渐渐的对这大中国960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的丰饶和美丽产生了兴趣,也渐渐的有了想将这万水千山走遍的梦想。知道这并非易事,可能难以做到。即便如此,还是喜欢对着地图,指点山川,“卧游天下”,只因深爱着这方土地和蓝天。那时候,我以为印于脑海间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中描绘祖国山河的瑰丽诗篇,那时候,我以为对于供养着山山水水一切生命源泉的大地我也算熟悉和亲近。没有想到的是,我对土地的真正认识,却是从自己成为“异乡人”开始。
那一年,千里迢迢的从安徽来到广东 ,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陌生的工作单位,基建时期的辛苦,让一些同事忍不住向家人诉苦,尽管我一向报喜不报忧,但父母还是放心不下我这个漂泊在外的女儿,非要过来亲自看看。他们来了之后,倒是很喜欢这个青山绿水的地方,因为他们曾经工作的单位也是从建厂时期一路走过来的,对于基建的辛苦很能理解,一直告诫我不要浮躁。工作很忙,并没有时间陪他们,他们就经常下楼自已到处闲逛,转来转去的,父亲就看中了楼下的那一片荒地了,说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些事做,去开点菜园打发时间。那些地是原来当地人拆迁后的废墟,遍地的砖瓦加上这南方疯长的草木,想开出园子来,实在不易,可苦劝无效,他们说干就干,而且干劲十足。在那一片荒地上硬是给开出了一片片绿色的菜地来,父亲更是天天忙得不亦乐乎。有一个芳邻,见到我时,总爱说几句,先从你爸真能干,菜园子给他摆弄的是井井有条开讲,然后就是:哪象我家老爷子,天天吃过饭,嘴一抹就出去打麻将了,会享福的很,接着又说他不玩干什么呢,反正退休工资又花不掉……。初时并不在意,后来终于明白,她是在和我炫耀呢,顺便掺几句意味分明的暗示,偏偏遇到我这样愚钝的人,总听不懂。我一向不善言辞,更不喜与人相辩,听过也就一笑了之。可架不住人家每回见我都说这句话,回家便婉转的劝父亲不必那么辛苦,种两块地玩玩就当是锻炼身体,免得被人家说的心里不舒服。父亲倒是豁达,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还不忘幽自己一默说:我开的都有是宝地呢,他们想要都没有。母亲也在一边说,还真的有人找你爸要地呢!说来说去,最后还是依了他们的性子,随他们忙活去了。后来,几个邻居散步时遇上了,在一起闲聊了几句,听到有人问那位芳邻,怎么没有看见她的父母来过,没有料到,她还是那几句,在家天天打麻将,享福呢!哪肯到这个地方来受苦……望着她不太自在的表情,我忽然有如醍醐灌顶般的感觉,不觉暗骂自己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直以来,父母在这“一亩三分田”里倾注的心血,说到底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谓的“安居乐业”吧。捧着自己的泥土,看着青苗在晴空下微风里缓缓的生长,那喜悦、踏实的心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
基建结束后,工作进入了正轨,生活作息也渐渐的规律起来,父母便放心的回老家了,每回打电话来却不忘叮嘱我不要荒了那些即将有收获的园子,自然我也不敢浪费了他们的心血,慢慢的也喜欢上了种菜的感觉,象一个农妇一样,认真辛苦的去认识土地,更喜欢在晴空如洗的蓝天下,看着和煦的阳光闪耀着灼灼的光辉,穿透云层,洒落在青青的叶上,心中享受着一份平静的快乐。春节前,打电话跟母亲报告,她种的芥菜,过了年就可以收了,母亲又忙告诉我怎样样收、怎样腌,心中暗笑,回回这样打长途,不知可以买几百斤菜回来吃了。三天年一过,初四的早晨去菜园,不觉呆了,菜地一大片的遭人破坏,芥菜被人连根拔起,水沟里扔得到处都有,砖块扔得满地,几棵木瓜树也被砍倒,还未长大的青木瓜上白色的汁液已经干涸,整个园子被破坏的很惨,我真的被气得不轻,站在菜地边半边没有缓过神,只是呆呆的看着,后来,有老乡告诉我,看见一个本地的中年男人,在三十那天早上,在几家的菜地上乱拔菜,扔砖头,嘴里还嘟嘟啷啷的说着,我的家没了,也不会便宜别人之类的……打电话告诉母亲这事,跟她说我真的被气坏了,又说这些本地人拆迁,公司和政府又不是没给钱,新村谁家不是盖了几层楼,大过年的,怎么干这种种事。原来以为母亲的心血给毁了,会比我还生气,但没想到她沉默了会说:算啦,怎么说那也是人家住了几十年的家,是他们的地,心里不好受才这样的,明年就种点短期收成的菜,要拔就随他们去吧。突然我也有种哑口无言的感觉,是啊,农人与土地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金钱就可以解决的。只是这样的事情让心情有种沉甸甸的压抑。原来,在这里,我们终究是“异乡人”。想到之前有广东同事跟我说过,她们的工友因为不了解安徽人,因为不了解这个来自安徽的企业,在公司收购她们老厂时很多人买断工龄,选择了离开。心里明白,这样的隔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第二年春节,年三十那天一早到菜园地里摘菜,到了八点多钟,一个广东老妇人提了篮子走了过来,我也不忙干活了,站在那儿想看她到底要干什么。她好象没看见我似的,径直走到我那一块长得最青绿的菜地边,放下篮子,竟从里面取出一只大公鸡来,接着拿出三柱香点上插在了泥土上,接下来的一幕让我至今难以忘记,老妇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匍匐倒地,痛哭流涕,虽然不不懂广东话,但我却知道她是在拜天、拜地、拜祖宗。那样虔诚而又哀伤的神情让我彻底的呆怔在那儿,心里忽然涌起了共同戚戚的酸楚。一直忘不了那一幕,以至于后来,站在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前对着象征着广博大中华的五色土深深一拜时,脑海里闪现的是那老妇人匍匐的身影。“天生万物以养民,民无一物以回天”对土地这样深沉厚重的情感,希望每个人都能懂。也是在这一年,我亲眼看到了那个毁我菜园的男人,静静的看着他发泄似的胡乱踏菜,看着他用生硬的广东白话恶狠狠的说,明年我还来,或许我的眼中有悲悯,他的神情有些别扭起来,急急的转身走了。第三年的春节,那个人并没有再来,节后不久,公司人事的同事告诉我,春季招聘会准备招岗位工30人,结果报名的人将近有二百八十人,不知怎的,我很自然的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了一起,心里有了一些欣慰。我们这个异乡人的企业来到英德这个“水泥之乡”, 在水泥建设史上创下了令人瞩目的“英德速度”,工业项目完成产值就高达上亿,直接推动工业总产值增幅。在各界人士、媒体、杂志盛赞我们的企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英德崛起成为广东最大水泥生产基地时,我在思考,真正的造福一方应该怎样定义?这三年来,我一直为了生活中这些经历而惴惴不安,经历虽小,但我却不愿说它微不足道。直至彼时,我才有一点---我们这些异乡人算是走进了英德的感觉。
其实,这世界追究是需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总体和谐发展才会有着光明的未来,对生命的崇尚需要更多的人来守护这片哺育我们的土地。真心 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能秉持一颗公益之心能善待我们的土地。在如今这样一个一切利益以金钱来衡量的繁华商业社会里。很多的人和企业将“利益最大化”、“财富最大化”当作奔向未来的目标时,很轻易的会为利忘义,轻易的丧失了道德底线,更轻易的丧失了天性中善良的性灵。在高呼着GDP万岁的时代,很多人听不到我们脚下的土地发出的沉痛而又悲哀的声音。有这样真知灼见和为社会担当一份责任并付出并不是件易事。但至少,我们要尝试将力量凝聚一起努力。珍惜我们这一方土地,也许今天的思索的确是一个走向未来的小小的预备。
我们祖祖辈辈辛苦耕耘,一代又 一代带着一颗守护的心去珍爱传承给子子孙孙的家园,值得我们珍爱!蓝天、白云、绿地,懂得珍惜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依,不仅是为这样美丽的人间增添一道亮色,也是给自己的心田注入一股清泉、融入一丝温暖.......
我所知道的‘蚂蚁森林’,是保护环境的公益举动,是那样真实的执行着青山绿水的信念。我现在种下的2棵,有一棵是在阿拉善地区的荒漠地区。阿拉善原本一片荒漠的景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如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那里,已然是一片梭梭树的森林了。报道说在2018年该地出现的沙尘暴中,这些树在抵御沙尘暴上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虽不是真正动手去种下那一棵棵树,但努力着的绿色能量也是在尽着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我想在‘蚂蚁森林’种下100棵树,最好在有生之年能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