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帖学书法

      学书无法, 唯有苦练。磨穿墨砚成正果。按照教学常规, 必走临帖之路,见多识广, 扩阔你的视野, 成就你的艺术抱负。但是,临帖从中腌割抄袭,只得其形,懞懂其神。习惯成自然后,再难突破䉒篱而创新。身处神卅几多人,执着毛笔写繁不写简。他们未曾赏识简化字里主画的妙趣。

    名帖无数,穷究无尽。粗略可知分两大类:即碑学与帖学。 既然说书法始于篆, 学篆是必要的。篆字雕刻在铜器和石上传世,含金石刚性的质感。尤其春秋战国的金文, 结体均衡, 曲线沉实圆硬。如《毛公鼎》等。到了秦朝统一文字后, 秦篆变得工整对称而刻板。又是把永字八法规范化,仿佛见到了印刷字体似的。秦朝历十五年即亡, 故小篆在史很短时间。重先学习和发扬篆体书法, 是清朝学者的功劳。

    秦亡汉代隶书出。汉隶扁平, 蚕头燕尾;字字横势波挑, 动静相间, 形质清中带俗。这个时代留下很多碑帖, 其中著名的有《张迁碑》。该帖古拙耐看,横划变化于无声无息中,几乎无一页重复。《礼器碑》含草意, 笔划粗细顾盼, 犹如风吹裙带,好不洒脱。《乙英碑》庄重如楷, 足以典范隶体。《石門颂》是运用正锋的高手, 长袖当舞, 只嫌体态未够美感而已!读练汉碑,助你了解铺毫的手势笔法,为学楷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棣书实属古代楷书的初期。

      正楷最早见于《宣示帖》,由棣蜕变而成, 原创味浓。后有《爨龙颜》及《龙門十二品》等, 这个时期的楷书, 结字均衡,充满朝气,难怪世人推崇魏碑了。

      楷书发展到了唐朝, 已经烂熟,变得笔笔分明, 字字正襟危坐, 接近了美术字了,连印刷体也自愧不如。唐楷法度森严, 显示功力的最高境界,这是一座高峰, 后无再高也。典范的字帖是《化度寺》、《多宝塔》等。浮躁与正楷难合, 学正楷者越来越少。

      自宋元之后,多数人喜好行草, 选学二王的字帖,《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行书数《兰亭序》、《祭侄稿》、《寒食诗帖》为最。临帖令字普通化, 甜俗化,统一化。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临摹太过专注字划外形, 忽略了作者的本意和手法,永远学不真。白受那闲话:得之形而失之神。就算随手一抹, 如无同样的笔和手势, 亦难神似。学某人某派, 教人纸抄纸。此乃当今学字的时麾。

      学书之法, 探索而练为上法;读帖而练为中策;对帖临摹是下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按语 书法艺术自产生以来,除了有丰富的作品呈现给我们,还有前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学习书法若能结合对书论思考的研究...
    子正书院阅读 5,036评论 0 4
  • 当我们告诉别人我们在学书法的时候 我们是否真的搞清楚了书法是什么? 当别人问到我们一些书法的常识问题时 我们是否能...
    雲胡不喜joy阅读 5,202评论 0 3
  • 复兴古镇本不在此次摩旅的计划中,听阿甘说他在赤水呆了这么久,仅去了离赤水闹市区最近的复兴古镇。在从大同开向丙安的路...
    水边的记忆阅读 3,382评论 0 1
  • 今天宝贝会叫爸爸妈妈了,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_^ 总结:1、家里有宝宝,东西要放好,回家发现本子被画,心疼。 2...
    lummo阅读 1,917评论 0 0
  • 暮春的夜晚还有有些凉意的,朋友约去夜排档吃龙虾,便披了件外套匆匆出了门。 一路上各种排挡的吆喝声不断,呲呲作响的是...
    程佳平阅读 2,523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