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VS人才,你怎么看?

题图

Hi,欢迎来到朱小峰的文字江山,我是他的第二分身朱小黑,专为践行得到APP的大神专栏而生。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刘润五分钟商学院的金融部分。

资本和人才,哪一个更重要?

作者观点:互联网时代,人才是决定因素,要用“合伙人制度”平衡好资本和人才的矛盾。

概念:合伙人制度

合伙人制度,就是分享而不是独享公司所有权和收益权的一种组织形式。

通俗的说大家都是老板,都是为自己打工。你看过电影《中国合伙人》吗?还记得其中的情节吗?

公司到底是资本的,还是人才的,一直是管理学界争论的话题。工业化时代,因为要买厂房,买流水线,买原材料等等生产资料,所以资本似乎更重要,甚至人才,也只是资本购买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生产资料而已。但是,到了信息时代,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在价值创造中,人才越来越变成决定性因素。资本和人才的博弈,正在不断往人才倾斜。合伙人制度,就是这种倾斜的产物。

比如说,麦肯锡选择了形式上的“公司制”,运营上的“合伙人制”。因为在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广告等行业里,相对于资本来说,人才创造的价值更大。所以常规公司里“资本雇佣人才”的逻辑,在这里显然是不成立的。

延伸:有限合伙人

还有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合伙制度,叫做康孟达契约,成为了今天风险投资业的基本管理模式。

做投资,光有钱是不行的,还要有眼光。所以,有钱的人,做有限合伙恩,也就是LP,出资99%,有眼光的人,做管理合伙人,也就是GP,出资1%。如果赚钱了,LP拿80%,GP拿20%。相当于GP用1%的出资,博取了20%的收益,但代价是,如果亏了,LP的钱赔完后,GP承担无限责任,要倾家荡产去还钱。

运用:面对想要离去的员工该怎么办?

如果老板想挽留住优秀的员工,也许只有:

第一,打心眼里承认,价值主要是他们创造的,而不是资本;

第二,用合伙人制度,出让公司股份,或者项目股份,与他共享收益,当然也共担风险;

第三,如果他去意已决,那就投资他吧,不能成为他的“普通合伙人”,那就成为“有限合伙人”。

还记得之前讲的“激励相容”吗?

不管是普通合伙人制度,还是有限合伙人制度,其实都是在资本和人才之间,找到通往“激励相容”的路径。

小结:如何利用“合伙人制度”平衡资本和人才的矛盾呢?

比如,你是一家房地产公司,那可以学学万科的“事业合伙人”制度。它让2500多名骨干员工持有了超过4%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并用跟投制度,让员工参与公司项目。在这个“事业合伙人”制度下,只要有人揩了公司一点油,就会有人举报,你在占我便宜啊。

比如,你是一家零售企业,你可以学学永辉超市的“一线员工合伙人”制度。永辉让一线6万多名员工成为店铺、柜组的股东,分享利润。员工为自己干,货品轻拿轻放,损耗下降到最低,服务态度又好,业绩好了许多。


合伙人制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