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广大党员干部需紧握“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四大抓手,做到齐头并进、融会贯通、全面落实,以“奋进心”高质量绘就新时代“公仆图”,确保作风建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以学习研讨为土壤深耕细作,铸就作风建设之“林”根基稳固。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新标杆,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行稳致远的长征路上,必须将人民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对党的赤诚之心,时刻铭记入党初衷,坚守那份对党的忠贞不渝;要永葆敬畏之心,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对自然规律心存敬畏,对手中权力心存敬畏,让法纪成为心中的灯塔、手中的戒尺;要永葆为民之情,坚定人民立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将造福人民视为最高使命,将党的优良传统深植于心、践行于行。学习研讨,不仅要学深悟透中央八项规定的精髓要义,更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要通过专题学习会、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深入思考、积极发言,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同时,要注重将学习研讨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习研讨成为作风建设的“源头活水”。
以查摆问题为肥料滋养枝叶,铸就作风建设之“林”枝繁叶茂。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窗口,八项规定则是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历史是出题人,我们是答题人,人民是判卷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在为群众办事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多走“田间地头”、常听“家长里短”,将“问题清单”转化为“行动清单”,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坚定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查摆问题,不仅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揭露问题,更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通过自我剖析、相互批评、群众监督等方式,全面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要建立问题整改机制,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以集中整治为修剪工具塑形固本,铸就作风建设之“林”硕果累累。八项规定只是改进作风的起点,而非终点。“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自己的身份、使命和依靠。”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八项规定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将作风建设作为修身立德、强基固本的“必修课”,常思常想、常省常新,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防线、制度防线和纪律防线;要加强警示教育,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明纪,在学习教育中明方向、知敬畏、守底线;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就全力以赴去争取,人民群众反对什么就坚决彻底去改正,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绷紧作风“纪律弦”,让人民群众的“幸福乐章”不断奏响。集中整治,不仅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资源进行专项治理,更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常态效应。要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整治措施和整治时限。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以开门教育为阳光雨露普照滋养,铸就作风建设之“林”生机盎然。开门教育,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教育。要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走访慰问活动等形式,密切党群关系、增进鱼水深情。同时,要注重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完善群众监督机制,让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监督员”和“评判员”。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政治立场、发扬斗争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要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铸就作风建设之“林”的长青不衰、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