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午休,一个家长微信:马老师,打扰您一下,给您汇报一个情况,~和~天天欺负我们,不是一天两天啦,半个月来,不是骂孩子就是动手打孩子,骂的非常非常难听,我可是一直给孩子说不要打架,他俩是得寸进尺啊,今天我给孩子放权啦,让孩子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啦,他们是太欺负人了,这是我所了解的情况,您可以问一下他们[微笑]
看到这样的信息,我有点儿气愤:已经半个月了?才反馈为什么?真的是为了“体谅”老师?我猜想可能在前几次“唇枪舌战”时这个孩子也不甘示弱,只是今日可能“发挥不佳”,所以家长才会这样发信息……
我是这样处理这件事情:
第一时间与该家长提到的两个孩子家长取得联系,一家长表示中午没在家,她相信我处理事情,交给我处理。另一家长表示与孩子沟通,却有此事,但是跟风另一个孩子,以向家长微信道歉。
第二,下午到校旁敲侧击点三个学生,给他们机会,因下午没有课,今天回去想好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明天班队会解决。
第三,延时服务,突然双方家长到校,一方老人情绪激动,觉得孩子受到了很大的“委屈”,我安抚无果,让双方到办公室冷静等待,下课再处理。
第四,课上,在班里询问周围同学今天所见所闻,一生反应确实是该生骂人,一生反应他也骂别人,一生反应被骂的学生也骂过人,一生反应他们经常在课间或者放学的路上相互骂人……下课,15分钟解决。
首先,告诉双方家长,确实存在骂人这件事,而且也确实是该生先骂人的。之前的就不说了,上学期的瓜葛就更不要提了,就今天的事情就事论事,该生应该向这个孩子先道歉。该生:我骂他他也骂我了~我:所以,你先骂人,是你不对,你是不是应该先道歉?该生道歉。我:另一生,他都向你道歉了,你是不是也应该向他道歉?另一生拒绝。不应该吗?一个巴掌拍不响,他为什么毫无顾忌的骂你?我想你肯定也骂他了,那你也骂他了,你也应该向他道歉。双方道歉。该生骂妈妈全程没发言,另一生奶奶:我们总是教育孩子不给老师找麻烦,不愿意打扰老师。我:可不要这样想,有问题就应该及时处理,那不是麻烦。这真要像这样累计,出了事儿不是更麻烦?所以以后不要说怕给老师找麻烦。您看我一会儿还有课,这处理您还有什么异议?奶奶(爸爸):哎,就是给老师添麻烦了,这个孩子以后不要再骂人了,骂谁都不行……我:我相信他会长记性的!
第五,第二天班队会。
今天我们来处理几件事儿。~你来说一说,你到底有没有骂人?骂过。为何……无语。另一生:我猜想,昨天你家长反馈,是因为你没有骂过~吧?如果你占上风,你也不会给家长反馈,你也不会说了,家长也不会说了……是不是?另一生点头。所以,并不是单单骂人的事情,而是自己能不能“获胜”或者“赢”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管住嘴”。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因为一张嘴,脱口而出,口无遮拦,酿成大祸。老师经常说:“管住嘴”,怎么就记不住呢?
老师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文豪苏轼大家都知道吧?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所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骂人是不对的,你骂出来的是什么,你眼里就是什么!明白了不?
大家看,我这儿被蚊子叮了,我需要干什么?抹药。对了,吗如果我皮肤不好,特别喜欢挠,本来一抹药就好了,结果非要成了脓疮,去医院开刀才能解决!所以同学们,有了问题第一时间反应,而不是等到积累到自己无法承受才去反馈,看似怕给老师找麻烦,其实一点儿都不轻松!
放学,约见该生家长。聊骂人的事情。家长表示支持理解老师,在家里知道孩子调皮,到没有想到如此调皮。与家长沟通,多引导孩子阅读,从书本中获取积极向上的内容,少刷视频,少与身边不文明孩子玩耍。
在学校,提倡文明游戏,在班里开展“慧眼识珠”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向优秀的同学靠近。针对孩子骂人的问题,时不时问问他本人的表现,同时关注他身边同学的反馈。
目前,没有发生再骂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