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湿风,折损阳气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之二。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这一段主要讲寒邪、暑邪、湿邪、风邪对人生命的影响。面对自然界各种能量的干扰,在自身阳气不足的情况下,虚邪贼风就会侵入人体,就会产生各种疾病。

人若是受到了寒气的侵袭,阳气就像门的开合一样响应抗拒,生活起居就容易受到惊吓,神气就会浮越在外。

若是受到了夏天暑邪的侵袭,就会有不同表现:有的多汗烦躁,甚至有大声的喘促;有的虽然不心烦,但喜欢讲话,身体像炭火一样很热,这些病症要出了汗以后才能退。

如果受到湿邪的侵袭,就会感觉头很沉重,好像有东西裹着一样。假如湿邪不能尽快排出,就会出现大筋缩短,拘挛不伸,小筋松弛无力的症状。

如果受到风邪侵袭,就会发为种病,四肢交相浮肿,最终导致阳气衰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