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广斌,《红岩》的创作者之一,重庆忠县人,地地道道的老乡,白公馆最后虎口脱险的19个人之一。
《红岩》是红色的纪实小说,详尽记述了革命党人在解放前夕,所遭遇的来自国民党的迫害,以及他们不屈不挠的抗争。
罗广斌生于优渥的封建家庭,父亲是清朝的秀才,国民党官员,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他的母亲也是高知,在四川省的高等法院工作,国民党官员。
他的哥哥罗广文是国民党的中将,连徐远举这样的特务头子都得恭恭敬敬地低头三分。
生在这样的家庭,罗广斌是家中倍受宠爱的“幺老爷”。
如此优渥的官僚家庭,却出了罗广斌这样的跟着共产党走的革命人士。
1944年,罗广斌在昆明的西南联大附中读书,这时,他认识了共产党人马识途。
在马识途的影响下,罗广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7年,罗广斌在教师身份的掩护下,秘密编辑地下刊物《反攻》。利用自己的官僚家庭关系,开展统战、策反工作。
1948年9月,罗广斌被叛徒出卖。
去国民党的高级官员家抓人,去抓的特务没那胆儿,先小心地请示罗广文:有人举报说,您的弟弟是共产党,您看怎么办?
“我这弟弟从小淘气,你抓来教训一番也行,但别伤其性命!”对于弟弟的叛逆,罗广文自然会保护,但也不敢保护太过。毕竟,与共产党相关的,都是老蒋的底线。
就这样,罗广斌入狱,关在重庆的白公馆。
期间,他拒绝哥哥的保释,为了心中的信仰,他宁愿关在白公馆。
现在想来,像罗广斌这样优渥的“幺老爷”,放下尊贵的少爷不当,心甘情愿蹲大牢,这是一种怎样的坚信!
1949年10月7日,白公馆的革命志士晚一步地知道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
他们激动地相互拥抱,高兴地在地上打滚,用铁链碰撞的“当当”声来庆祝新中国的成立。
罗广斌与难友们激动得一夜无眠,他更是扯下自己的红绣花被面,跟难友们一起,在草纸上刻出五角星,连夜制作一面心中的五星红旗。
他们期盼着,在重庆解放的那一天,高举自制的五星红旗,含着热泪地冲出去!
然而,黎明前的黑暗是白色恐怖。作垂死挣扎的老蒋不会放过这些关押的革命人士,进行了1949年11月27日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连几岁、几个月的小孩都不放过!
一时间,白公馆渣子洞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罗广斌等19个人,最后落到杨钦典的手中。
在他们的努力策反下,杨钦典悬崖勒马,放了白公馆最后的19个人,罗广斌侥幸逃生。
重庆解放后,罗广斌跟杨益言一起,将狱中不屈不挠作斗争的革命精神和亲身经历写出来,成为著名的革命历史小说。
很遗憾,虎口脱险的罗广斌于1967年2月被红卫兵绑架,在关押期间坠楼身亡。
英雄已去,留给世人太多遗憾。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我想,这是英雄们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