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男子因教育“熊孩子”心梗:你的教育方式,正在毁掉孩子

最近,偶然间刷到一则新闻。

40岁的蒋先生因教育“熊孩子”,效果不佳,大发雷霆,因胸痛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这则新闻,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

没孩子前,觉得这种事都是编的,有了孩子后,天天被气得想离家出走;

听到隔壁家的爸爸崩溃地嘶吼,翻到49页啊,49页啊;

不敢辅导了,害怕被气出乳腺癌。

其中,有一个网友说: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歇斯底里地进行所谓的教育。

也许你以为管教不好孩子,是因为缺少教育方法。

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看过很多育儿书籍,学习的方法很多,但为什么这些方法没用?

或许我们缺少的不是方法,而是使用这些方法的力。

1.定力,遇事淡定,定能生慧

你是不是经常说这些话?

“你怎么做得那么慢?”“十道题,你就错了八道,你怎么那么笨呢?”“你写的字怎么那么难看?”

这些话的深层含义就是,你从心里不能接受孩子的现状,只会抱怨、指责。

而孩子犯错很正常,只有不断犯错,他才能成长;接受孩子的现状,你才能不断促使孩子成长。

遇到孩子的问题时,你能够接受孩子的问题,定住心神,把关注点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

举个例子,周末一家去逛街,妈妈给鹏鹏买了一件衣服,回家后,鹏鹏就迫不及待穿上,但是妈妈看来看去,就说:“不好看。”

听到这个,鹏鹏火冒三丈,直接反驳:“我都说不喜欢了,你还买,都怪你!”然后就是无休止的争吵。

鹏鹏爸爸看到了,就跟儿子说:“就这点小事吗?爸爸现在就去商场,帮你把衣服换回来,好吗?”

听了爸爸说的话,鹏鹏马上说:“不用了,我去换别的衣服吧。”然后就去房间换衣服了。

鹏鹏爸爸就是接受了现状,把问题的关注点放在了解决问题的方式上,而不是和孩子争辩对错。

除了接受现状,我们还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你也不会想要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都一样。

比如,在家听父母,在学校听老师,工作后听老板,唯唯诺诺。这难道就是你想要养成的孩子吗?

2.能力,给孩子赋能

姐姐经常抱怨,让孩子写作业,连题还没看,就说不会做,给他讲题,就左顾右盼。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孩子就是懒,不肯动脑,已经不懂该怎么教了。

我们是否想过:孩子懒,是为什么呢?到底缺少了什么?其实孩子懒,主要是缺乏能力,缺乏勇于挑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萌萌正在背诵一首四句古诗,半小时过去了,还读不顺,妈妈在一旁抱怨:“怎么那么久还背不出来?你到底有没有认真?”萌萌说:“太难了,真的背不出来。”

你是不是也觉得奇怪?三年级的萌萌,半小时四句古诗都背不出,甚至读不顺。

这时,爸爸跟萌萌说:“你先大声读一遍,我听听。”萌萌读了一遍,但是不够大声。爸爸带萌萌读了一遍,然后,爸爸让萌萌再大声读一遍。

接着盖上书,让萌萌背一遍,萌萌说:“背不出来。”爸爸很肯定地对萌萌说:“可以的,开始。”萌萌就背了一遍,虽然磕磕绊绊,还是背出来了。

最后,爸爸当着萌萌的面,用极快的速度背了一遍,萌萌都震惊了。爸爸对萌萌说:“你也可以的,甚至比我还快。”

于是,第二天放学回家,萌萌就跑到爸爸面前,又背了一遍,果然,萌萌背诵的速度比爸爸更快。

为什么爸爸能让萌萌很快就背下来?是因为爸爸的内心始终坚信,萌萌是可以做到,很快就能背出来。

你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你对他都没有信心,那么孩子的信心从哪里来呢?

再想想,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你是怎么对待他的呢?是不是对他充满信心?坚信孩子是可以学会走路的。

因此,我们要以强大的信念,给孩子信心,给他赋能,让他有足够的能力,去挑战和克服困难。

3.洞察力,洞察问题的本质

你是不是经常这样?

不断催促,孩子还是拖拉磨蹭;孩子一说不会写作业,你就直接给他讲解;成绩不好,你就给他报班补课。

可是,这样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为了孩子的学习,你付出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孩子还是没有得到提升,甚至会厌学、弃学,而你,会更加的焦虑。

有时候,孩子的学习问题,看似很简单,但是,一旦想错了,会更加复杂。

娜娜正在写一张试卷,预计一个小时可以做完,但是根据题量和难度,爸爸觉得半小时就能完成。于是,就有了不断地争执。

事实就是,不管怎么做,孩子都会向你证明,他完成试卷就是要一个小时,甚至更久。

娜娜爸爸给孩子做了一个示范,用15分钟就把试卷做完了,然后对娜娜说:“爸爸用了15分钟,你比爸爸差点,半个小时就能做完吧。”于是,娜娜用25分钟就做完了。

事实证明,只有孩子自己觉得能在半小时完成的,他才会努力去完成。

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洞察问题的本质,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4.执行力,把事情做到位。

教育孩子,我们学了很多方法,却依然教不好孩子,还是靠大吼大叫,甚至被气出病来。其实,没有执行力,你的想法再好,方法再多,一切都是无用的。

比如,你要给孩子立规矩,和孩子约定,放学回来,要先写作业,再看电视,孩子也同意了。

但是有一天,孩子放学回来,想要先看电视,再写作业。你当然说不行,孩子开始大哭大闹。

闹久了,你也嫌烦,就让步了,说只看15分钟就要写作业了,但是,你觉得15分钟就够了吗?

通过哭闹,孩子就知道,哭闹是可以让你做出让步的方法,那么,以后遇到事情就会哭闹,你的一退再退,最终会渐渐地失去掌控权。

而造成这样的局面,是你没有执行力,没有把事情做到位。

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要明确目标,温和而坚定,把教育方法执行到位。

家长想要真正管好孩子的学习,作者葛建忠在《从每天盯作业,到真正管学习:打造孩子六个学习好习惯》这本书中,提出了家长必备的四种力:

第一,定力,遇事淡定,定能生慧;第二,能力,给孩子赋能;第三,洞察力,洞察问题的本质;第四,执行力,把事情做到位。

点个赞👍,也是一种支持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