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着灯,手指不停,思想就在键盘上跳跃。
又是一串葡萄,一次独处。
室内花香散逸,花瓣凋零,时光穿梭,鱼儿欢游。
打开一段音频,是机器人的朗读声,又随手关掉,还是安安静静吧。
不由自主开始想起埋头苦学的她,出门在外的他,与时间长度无关,惦念是暖的。
窗外越来越黑,月亮爬出云层,非圆非满,清冷的光,清凉的风,把一个夜晚送至灯影下。
停顿,又继续,手指磕磕绊绊是因为心在迟疑。
很清楚自己一直有一个比相貌更让人忧虑的缺点,四个字“自以为是”。
认识自己真的很难,也需要巨大的勇气。毕竟人都是自恋的,我也是。
为了证明“我是对的”,谁不曾耗尽一生?
对的被自己证明了是“对的”,错的也被自己正明了是“对的”,然后此生结束……
就像罗胖说过的,很多时候人的态度并不是行为的指导,反而是为自己已经有的行为做出的解释。
当一个人有一项陋习,自己明明知晓,无奈却总是改不了,怎么办呢?TA就会为这项陋习找出支撑点。
比如,有人抽烟喝酒自知无益健康,却无法戒掉,于是就会有意无意对人对己说:人生不过几十年,不及时行乐怎么对得起自己?然后抽烟喝酒继续…
你看,用及时行乐的态度,支撑自己无法改正的行为,多有趣。
这样的认知不协调是深藏在基因里的一种病吧?人人都有。

不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