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
前两天,我在专业课结束送馨元老师去机场的路上,接到儿子的电话,他特别爽快的和我商量吃什么,基本上用的都是“咱们”“咱俩”,听起来还真是舒服。
“妈,咱们晚上吃啥?”
“你买点青椒和肉,咱俩炒个青椒炒肉片。”
我高兴的说:“啊呀!儿子这是厨性大发啊!没问题,今天妈妈给你打下手。”
果然,回到家里,儿子主动迎我,问我拿上菜,亲自上手去切肉、切菜。尽管把肉片切成了肉块,切土豆片是转着削的片,但那个兴致呀真叫个浓。
我只是在旁边剥葱剥蒜洗洗菜,儿子问我什么我就告他什么。你别说,不一会儿,就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青椒土豆炒肉片。我在一旁一个劲的点赞。
接下来,儿子又炒了拿手的炒鸡蛋,依旧那么好!我端出中午剩下的排骨,儿子说:“热排骨这么简单的事儿就不用本大厨亲自动手了吧?”
我赶忙附和说:“不用了,我来。”
刚好爱人回来了,我赶忙说:“快尝尝儿子炒的菜,特别好吃!”
爱人很给力的一边大口大口的吃,一边啧啧夸赞着。
您是不是觉得我的训练很成功呢?看看今天发生了什么。
反转
中午大概12点,我从朋友那里回到小区,在菜痁买好菜准备买面条时,突然想到儿子在家,于是给儿子拨通电话:“儿子,妈妈买菜了,你和点面。”
对面传来儿子的牢骚声:“都12点了,做啥了,买点倒行了。”
我说:“你就和个面,妈妈回去炒菜,很快就好。”
回到家,儿子座在沙发上,我问,“面和好了?”
儿子:“没有。”这是预料之中的。
我:“来,动手吧。”
儿子:“妈,你现在怎么这么懒啊!”
我:“是吗?妈妈以后会更懒的。”
儿子:“你让我干那么多家务。”
我:“是吗?你最近有拖了一次地吗?”
儿子:“没有。”
我:“你最近有扫了一次地吗?”
儿子:“没有。”
我:“那沙发茶几你有收拾过吗?”
儿子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了,赶紧动手去收拾。
然后,我问儿子:“你要不想和面,那你炒炸酱吧。”
儿子有点烦躁了,“我不吃了。”
我说:“你决定。只要别问我要买外卖的钱就行。”
儿子气呼呼的走出厨房,一会儿,我听到他在卫生间洗衣服的声音。
我开始做饭了,边做边想,儿子18岁了,真的需要让他知道承担一些责任了。
儿子洗完衣服,看到我已经和好面,炒好炸酱,调好凉菜。他高兴的吃了口菜,我说:“别动,我可不是给你做的。”
儿子生气的说:“你咋这样啊!意思是今天没有我的饭?”
我说:“你做就有。”说实话,我心里也在想,这样子会不会让儿子觉得他低我们高呢?转念一想,必须让儿子明白“不劳而获”的思想是错的。
儿子:“那我做啥?”
我:“削面吧。”
儿子:“我又没做过。”
我:“我教你。”
儿子瞪着我没吭气,但那表情分明在说“有那功夫你就做出来了。”
我笑着说:“我知道你啥意思,我做和你做怎么能一样。”
儿子无可奈何的问我怎么弄。我给他拿出削面器,他试了一下,咦,很容易削下来一片,他感觉比想象的容易,就开始削了。
第一次削面,哪里有那么容易。我教他怎么端面,什么时候还需要再揉,儿子在那里笨拙的和那团面战斗着。嘴里不停的叨叨:“好,我给你做。”
我说:“你总想着是给别人做,你会感觉很痛苦,如果是给自己做,你就会体验到快乐。”
儿子:“要是给我做,我就不做了。”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给你和爸爸做就行。”
儿子斜了我一眼,嘴里嘟囔了一句:“那我以后睡起来就出去了。”
我没说话,只是朝他笑了笑。
这时,爱人回来了。刚好儿子削的差不多一碗了,我捞出来端给了爱人。儿子一看自己辛辛苦苦削的面自己一口吃不上,赌气说“不做了”,扔下了削面器。
我刚好准备剁几个辣椒,顺手把刀递给儿子,儿子无奈的接过刀剁了起来。他剁辣椒,我把剩下的面擀开切成了面条,顺便教儿子调好了辣椒。
爱人早就猜到我俩在厨房干嘛,故意说:“这是刘义削的面吗?怎么这么好了。”
我把辣椒端出去,大声和爱人说:“你吃吃儿子调的辣椒,肯定很香。”
爱人吃了一口说:“就是,好吃!”
儿子跟过来,脸上早已没有了刚刚的怨气,笑眯眯的说:“别以为夸我以后我就会做。”
我和爱人使了使眼色。
很快,面条煮好了。儿子端着面一边拌一边说:“妈,你这削的啥了,一看就没有我削的好吃。”
我说:“儿子,这是手擀面,切出来的。”
儿子:“啊,这么快!”
我说:“是啊,你刚刚光顾生气了,都没注意妈妈擀面吧。”
儿子:“没我削的面好吃。”
呵呵!儿子还在遗憾没有吃上亲手削的面,说实话,他都不知道他把刀削面做成了“擦疙抖”。
感慨
这就是和儿子斗智斗勇的过程。儿子问我为什么突然变了,要他干这干那,我说:“就因为你已经18岁了。”
想起儿子两三岁时,教他穿衣服,系鞋带,摆筷子,洗手绢,那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啊,可是,错过了最佳时机,我们都要承受补课带来的不适和痛苦。
加油!温柔而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