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中医

我在上大学时选择了中医这门学科,第一堂课就问了老师:什么叫中医?老师回答中医就是中国医学啊!老师的回答还是令我不思其解

相信一问起何谓〝中医〞?100%的人也会这么回答。这只是说明中医的发源地,但不能体现中医的真正涵义。

那什么是中医呢?

“中医”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个“中”究竟何意呢?

华夏医学自古有岐黄、杏林、悬壶、青囊等等之称。法定“中医”一词,是1936年的事,以别于传入的现代医学。这个“中”字用的非常妙,把中医最高的层次和境界给体现出来了。一个“中”字,直接体现出岐黄之术的无上心法,杏林之道的图腾。

现在因为时代的关系,我们对传统的文化已经不甚了了,想理解何为中医?我们必须先弄明白这个“中”是什么含义?

在公天下那个年代,帝位是传给〝德才兼备〞之人,史称“禅让制”当尧传位给舜时,同时传给舜四个字“允执厥中”。释义:“允”即允当适可,“执”是“把握”,“中”就是不偏不倚的“中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允当适可的把握不偏不倚的中道”。这是尧传给舜的治理天下的无上心法。

“允执厥中”是出自《尚书·大禹谟》,《论语》改成“允执其中”。“厥”与“其”意思都是一样,只是语气词。

《管子》更把它看成〝心性修持〞的心法。

《管子内业》“一物能化谓之神,一事能变谓之智,化不易气,变不易智,惟执一之君子能为此乎!执一不失,能君万物。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得一之理,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人,然则天下治矣。…形不正,德不来。中不静,心不治。正形摄德,天仁地义,则淫然而自至。神明之极,照乎知万物,中义守不忒。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正心在中,万物得度。”

这个“中”并非指“中间”、“不偏不倚”、“中正不偏”的意思,而是指“内在”,是“天性”的寄居地,神之所。而“中”的心性修持,使感官不惑于物象,感官不扰心神,而超乎形而上。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即言此境界。

咱们看看这个〝中〞字。一竖,在中间,不偏不倚,不亢不卑,不虚不实,不求不弃,这是〝中〞。

用现在说法,勉强叫〝平衡〞吧!即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多、不少、不偏、不歪、不盛、不衰的那个〝中〞......

我们可以把中医理解为:中医就是当你的身体失去“中”,偏于上了,就往下调一点点,若还是不够“中”呢?那么再下调一点点,调整到“中”为止。若偏于左呢?就往右调一点点,调到“中”为止。把你的身体调在,中间、平衡的状态。这样人体就无病无灾。也就是把你的身体和生命调整在 “中道”。网上很多搞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对立,这就不是“中道”。

中医以形而上的〝道〞为理论基础,践行着形而下的物质生命。

哈哈哈感觉像在说希望大家都可以得到生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医是“中道之医” 咱说中医,中医这个中字啊,不是中国的中,是中道的中。中道是什么?你们看看,不偏不倚。我没...
    本能学堂a昨年阅读 3,853评论 1 3
  • 徐爱录【9】 【原文】爱曰:“昨以先生之教推之‘格物’之说,似乎亦见得大略。但朱子之训,其于《书》...
    大珊老师阅读 9,493评论 1 14
  • 【原文】 爱问:“昨闻先生‘止至善’之教,已觉功夫有用力处,但与朱子‘格物’之训,思之终不能合。” ...
    红日旭东67阅读 7,022评论 0 9
  • 作者:有心人 拳意述真 序一 孙禄堂先生以形意,八卦,太极拳术教授后学,恐久而失其真也,乃作拳意述真述先辈传授之精...
    范琨诗书话阅读 6,723评论 0 1
  • 《性理字训》 南宋 程若庸 程若庸(生卒年不详)字达原,南宋安徽休宁人。曾从饶鲁学,得朱熹传。为咸淳进士,历任安定...
    林文信阅读 7,015评论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