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墨梵
墨梵 18 烟台人 热【爱读书、旅行、音乐】 【文字编程人员 歌词作者 百度高智商吧吧主 】交流微信:DoairMO
“我们的歌谣是远方,年少时的无知,让它汇聚成岁月的浊酒,我们孤独饮下,不畏风沙!”
是的,我们是幼稚的。我们总不承认这一点,但是终有一天我们会自己意识到,或者相视而笑,或者抱头痛哭。但是,又过了一些年后我们同样会知道,这些过程谁都必须要经历,我们并不与众不同。谁都是行走于世间的孤岛,真正能帮到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不屈、不愿放弃的自己。
孩子渴望棒棒糖和游乐园,一个独自在沙滩拿着小桶挖沙子的下午能让他快乐一个星期。这是过去的我,也是过去的我们,单纯、天真,我们没有太多的烦恼,我们拥有太多的欢笑。感恩我们度过了幸福美好的童年,他让我们终生回忆,久久不忘。同样为生活在动乱和战火中的孩子惋惜,你们一样是人类最最宝贵的珍宝,愿你们能收获幸福的爱情和美满的事业,也愿你们的孩子度过平安快乐的童年。
少年渴望远方,少年将梦想、诗和远方挂在嘴边。少年同样是单纯的,少年无畏、少年认为自己曾深深痛过,也深深醉过。大人们无奈的摇头,眼神里多了担忧与骄傲,“我们在你那个岁数……”,是的,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但是祖辈们同样没有电冰箱和电视机,时代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前进着,少年们成长成了关心柴米油盐酱醋的大人,大人又担心着正在成长的下一代的少年。
少年叛逆、少年自以为是,少年的心中有姑娘。少年曾天真的以为拥有了自己的姑娘就会放弃自己渴望永恒漂泊的远方,抑或两个人一同奔赴远方,为了共同的梦想。梦想,少年总是拥有梦想,从棒棒糖到游戏机,少年看着过去的自己,不屑地说一句“幼稚”,少年瞧不起比自己更小的孩子,少年崇拜比自己稍大的大男孩。幼小便成为了幼稚,长大一点便是能力、阅历的象征,变得更像一个独立自主的追梦者,但是再大一些就不好了,再大一些就成了父母,就成了迂腐和现实。
对,少年讨厌现实。
少年愤怒,少年对于一切都很愤怒,少年热爱热血漫画,追摇滚明星。少年喜爱那种决绝和说走就走的旅行,是的,因为这很青春。少年愤怒于世界的现实,愤怒于重重规则的束缚,愤怒于“过来人”的迂腐,愤怒于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是的,少年爱的是阿波罗,驾驶八头马拉的烈焰马车,光热无穷,阳光无限。少年对普罗米修斯深怀敬意,因为他敢于挑战神制定的规则,但他们又嘲笑普罗米修斯的愚蠢,他为了他人使自己身陷囹圄。少年更加讨厌宙斯,宙斯说话慢吞吞,宙斯是制定规则的人,宙斯是成年人的代表。
少年渴望远方,渴望的更是前往“远方”的旅途本身。少年渴望“秘境”,但却害怕没有了繁华一个人的孤独。
前往旅途的过程,少年们称之为“流浪”。多美啊,流浪这个词本身。流浪代表什么,每一个少年都能给你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少年口中的流浪代表着不同少年所经历的往事,也代表着不同少年心中的坚守。我一直认为,人要心有所守,我曾把他称之为梦想,而现在我习惯把它称之为理想。经过了一定时间的阅历,我逐渐淡忘了代表缥缈的“梦”,选择了代表理性和实现可能的“理”。但是人毕竟不能没有梦,没有梦的人只是一具机械,梦赋予了我们真正的心与灵魂。
少年总认为自己是孤独的,进而认为自己是孤高的。就像游侠,像绿林好汉,自由无依,以冒险为生。少年不会知道,它们终会变成自己所讨厌的骑士和卫士。做姑娘的骑士,做孩子的卫士,然后最终看着新的游侠开始了自己的叛逆。那时的少年将一脸的幸福,一脸的胡茬。
大人说,你们终究会长大,有些道理终究会明白。但是其实谁都知道,少年永远是少年,少年是不朽的,凋零的只有自己的意志。
我们不愿承认,但是一切正时刻发生。我们一路走来,人生之路颠簸起伏,我们摔倒又爬起。我们脸上多了风霜,我们的心逐渐变得沧桑。我们收获了所谓的阅历,我们成为了所谓的有故事的人,我们常常在一杯酒后谈起自己的“往事”,我们终于拥有了少年时渴望的“往事”,但我们真正快乐了吗?或许自己和过去的少年的自己都无法回答。
然后是物质的,我们拥有的或多或少的财富,我们住上了自己拼来的房子,将双脚都踏进了我们曾经口中的“囚笼”。我们终于找到了固定的另一半,曾经的甜蜜和激情终会减退。我们拥有了固定的朋友圈,少年的梦都成了自己口中的“开玩笑”,我们彼此敬酒,彼此寒暄问候,我们用西服革履将自己伪装,戴上了或许一生都不能卸下的面具。于是,我们踏进了社会的“囚笼”,我们无从选择,或许这正是我们的选择。
曾看过一本年少热爱的书里说过,其实每一个人心里边都有一个死小孩,他代表着我们全部的纯真和全部的初心,你的死小孩永远活在那个雨夜的高速路上,而我心中的死小孩永远哼着苏格兰民谣歌曲……是啊,这句年少时看到便眼前一亮的话直到今天还记忆犹新,已为他所写的正是我们每一个人。
死小孩,不就是少年吗?人们总把少年当成人生的一个阶段,一个机械的、必须经历的过程。而我惟独把少年当做一种符号,当作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时代,一群英雄,一种少年。无论我们后来历经怎样的沧桑,变得怎么现实,少年都在我们心里的某个地方沉睡。所以电影的中总有一幕会让你落泪,音乐中总有一段会让你感伤,书中总有一些文字让你轻轻将其放下,走到窗边,看着远方轻轻叹气……
……
公元701年的少年,白衣美扇,饮酒赋诗;1503年的少年,怀有佛罗伦萨四季之城学习绘画雕塑的梦想;1492年的少年,站在单桅帆船的甲板,用单筒望远镜遥望着新的大陆;1776年的少年,高呼着独立自由的口号;1917年的少年,遥望寒冷的北方大陆,期待着摇起时代的旗帜……
有人说这是一个理想主义退潮的时代,一切红色的蓝色的金色的梦想都被沉重的厚重的让人无法反抗的现实所替代。但是其实我们从来都深知,真正的理想主义从未退潮,退潮的只是成年人心中难以为继的说辞,每个人心里都有住着一个少年,理想的旗帜,从未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