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天都不拉臭臭,这是便秘吗?

宝宝排便间隔时间长就是便秘吗?

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一天没大便就是便秘了,事实上,便秘不是以排便间隔时间为标准,而是以大便干结、排便费劲为依据。其实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排便习惯,只要宝宝不感到排便困难,并且精神状态良好,妈妈们就不需要太担心。

     便秘与攒肚的区别

大便干结和排便费劲称为便秘。便秘的婴儿会经常哭闹,进食不佳。

攒肚的孩子虽然排便间隔时间长,但排便时无痛苦表现,排出的大便不干,是正常的黄色香蕉状软便,无硬结等。攒肚的婴儿进食正常,精神愉悦。


大多数婴幼儿每天排便1~2次,但也有的婴儿一两天,甚至3~6天排便一次;还有每天排便3~5次。出生3~6周后,有些吃母乳的婴儿甚至一周才大便一次,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母乳在婴儿的消化系统里留下的固体残渣很少。只要粪便仍然是软的,而且孩子各方面都正常,体重稳定增长,定时吃奶,精神状态良好就不必担忧。

     宝宝便秘6大原因

1、奶粉喂养引起便秘的原因

没按照喂养指示冲调奶粉,配方奶粉中已添加了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钙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D等维生素。若家长额外补充,就会造成肠道内不能被吸收的钙等矿物质与脂肪酸结合形成钙皂,容易引起便秘;

2、食物过于精细,饮食结构不合理

宝宝饮食加工过细,纤维素摄入不足,对肠壁刺激不够容易导致便秘。

高蛋白或者高淀粉类摄入过多,包括蔬菜里的块茎类(土豆、红薯等)、精白米、面条、馒头、面包、蛋糕等,容易使肠发酵菌相对减少而影响发酵,进而使大便干燥致便秘。

饮食量不足时,由于肠道内残渣较少,腹肌、肠肌张力不足、蠕动无力,也容易引起便秘。

喝水太少。

3、排便不规律

由于排便排便时间不规律且缺乏相关训练,没有形成排便反射,有时虽有排便的感觉,但由于贪玩或其他事情干扰,宝宝可能会有意识地抑制便意,时间一长,肠内排便反射的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积于肠内,水分被吸收,大便变得干燥,因而不易排出,就形成了所谓的习惯性便秘。

4、宝宝缺乏运动

宝宝缺乏运动,平时活动少,久坐等。体育运动可加速血液循环,加强机体新陈代谢过程。

5、先天性生理及解剖缺陷

有少数的宝宝是由于先天性疾病导致的便秘,如:乙状结肠冗长、肠狭窄、肠梗阻、直肠或肝门狭窄、先天性幽门狭窄、幽门痉挛、先天性巨结肠等。

6、精神因素

精神上的刺激因素也可引起宝宝出现便秘现象,如生活环境的改变,或者因肛周病变(如肛裂)引起排便疼痛而使孩子惧怕排便,这些都可能导致宝宝出现短期的便秘。

     便秘了怎么办?

奶粉喂养出现便秘,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纠正:

注意配方奶粉冲调方式,先加水后添加奶粉,且奶粉和水的比例要与奶罐说明相符,切记粉多水少;

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或咨询医生后服用乳果糖口服液、小麦纤维素制剂等;

选用含有益生元等助消化元素的奶粉。

均衡膳食

宝宝的饮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谷杂粮以及各种水果蔬菜都应该均衡摄入,4~6个月以前还没添加辅食的宝宝发生便秘,可以喝些果汁或菜汁,已经添加辅食的小宝宝则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1岁以上的幼儿,可以增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和蔬菜:比如红薯、南瓜、芹菜等,以增加肠道内的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通畅排便。另外还要增加饮水量。

定时排便

训练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婴幼儿可以训练饭后半小时坐便盆,即使没有便意也要坚持10分钟,孩子坐便盆时避免逗引,以免分散宝宝的注意力。

腹部按摩及增加活动量

妈妈可用手掌在宝宝脐周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15分钟,每天1~2次,以加强肠蠕动,促进排便。并且也有助于宝宝消化。

运动量不够,有时也容易导致排便不畅。因此要保证宝宝每日有一定的活动量。对于还不能行走、爬行的小宝宝,父母要多抱抱他,或适当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把宝宝长时间放在摇篮里。

宝宝添加辅食以后,大便变稠或者排便间隔时间变长都是正常现象,妈妈们不用太过焦虑。平时合理均衡饮食,带宝宝多运动、多喝水,预防便秘,宝宝少受罪,妈妈少担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