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3)

第六十五回,刘璋在这一章回里彻底败给了刘备,他的失败归于缺乏判断、胆小少谋略,好在有一颗善心,没有以己私利而伤害到益州的黎民百姓,选择了和平相让于刘备,他对众人说:“吾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众人闻之,皆堕泪。

刘备夺得益州,请军师诸葛拟写治国条例。法正提议:昔高祖约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愿军师宽刑省法。以慰民望。诸葛亮不赞同法正的观念,他说的那段话超级棒。原文如下: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一番话说得法正佩服得不得了。

刘璋投降,刘备正式成为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曹操的野心不断在膨胀,王粲等人尊曹操为“魏王”,曹操自然高兴啦!荀攸反对,曹操非常生气,荀攸愤疾而死,继荀彧之后的又一名忠于汉室的大臣被曹操逼死了。

献帝与他的老婆对曹操深恶痛绝,在他老婆的伏后的提议下,决定请求她爸爸伏完一起秘密除掉曹操,在到处都是曹操眼线的皇宫里,伏完伏后密谋没能逃过曹操的审问,结果事败。曹操哪能容忍,将付后及她的孩子,她的老爸等人尽诛,以示惩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