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广州宣布“租购同权”的消息。
这一新政策意味着,以后在广州租房,满足一定条件的租房人子女可就近入学。这条消息其实对于未来工作方向暂时不计划在广州的我来说,平时的话不过是一条普通的新闻,但我被“学区房”三个字吸引了。
当你是孩子,你就已经接触学区房;当你长大为人父母,你就要考虑学区房。好像学区房是普通人都要背负的印记。
想起母亲最近打算卖掉镇区中心的旧楼。“别啊,这里是学区房。”我想制止母亲的这个想法,“以后我孩子才能享受这里的教育资源。”
“你以后赚多点钱,在这里买间新楼更好啦。”母亲不咸不淡的说。
一时语塞。我不知怎么回答母亲,我是一个很丧的人,假若以后我碌碌无为,还要为两餐奔波呢,怎么考虑买房的问题;假设我毫无成就,工资勉强度日,还会考虑买房问题么……我假设过很多很多将来,以后我会过什么的生活,我要怎么面对生活。
不得不说这很悲哀。我曾以为我的青春还有一段时间,我还以为我有时间去思考人生。可是生活早早就把你从浪漫主义拉回了现实主义。
想起我跟阿琛在放假前,为了看那部《变5》,11点多搭公车出去。出去玩要花钱吧,但为了省钱,上车前我就对阿琛说,省钱回学校吃吧,看可是完后回到学校已经没有吃的了。
于是,我们就很奇怪地出去玩,还回来买方便面吃。我笑了笑安慰自己这当作是“最低娱乐”吧,虽然心里不太尽兴,但既然省了钱也不太计较心里的失落感了。
现实告诉我,你的青春所剩无几啦,你已经到了要面对生活的年纪了。
慢慢你出去玩不再会肆意挥霍,因为你明白父母赚钱不容易,你会开始考虑怎么用最少钱玩得最开心;慢慢你觉得用父母的钱很不自在,因为你知道钱不是自己的,你会开始考虑怎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获得金钱;慢慢你想问题的第一个时间考虑到的是金钱问题,因为钱很重要,钱某些程度上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就万万不能。
因为这是一个金钱的社会。
其实我们从出生就在面对这个社会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深入人心,从小父母给我们报什么学习班兴趣班补习班,就是为了让你们在以后的竞争中有资本。
有点像投资呢。稍有不慎,你就被淘汰了。
很残酷对吧,但生活就是这样。当我们过去在接受父母的“鞭策”时,告诉自己以后不要让子女受这样的罪,到现在慢慢明白这是生活所逼,不被社会淘汰就需要这种“鞭策”。
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富二代,毕竟天才只是少数。
父母告诫我们要认真读书,读好书才有“出路”,是为了以后有更好的生活。于是我们勤奋读书,我们目标考到更好的学校。我们小学的目标是重点中学,初中的目标是重点高中,高中的目标是重点大学,我们一路以来都在为重点的目标奋斗。但上重点,功利的目标不就是为了以后的生活,为了走上那条“出路”吗?
当然上重点不只是这么肤浅,但不可置否这个社会都是向“钱”看的。我们追求更理想的生活目标,大多需要钱。
就像我母亲经常对我说“等你以后赚钱就……”
到了一定年纪,你就要正视这个社会。你读书为了更多机会谋取更好福利;你考证为了更多资本跟别人竞争福利;你实习为了有更好的工作经验,顺利过渡到正式工作。然后出来正式工作要面对失业的风险,要面对上司的责难,要面对客户的臭脾气,要加班,要熬夜。都是为了钱。
因为钱的问题,所以越来越多人活得很累。
年轻人也活得很累。
能不要这么现实吗?很难。假若社会还是把经济为杠杆作为社会取向,假若我们的精神世界还是只能有钱和用钱才能得到满足,我们就要累着面对现实。
不过既然生活是个现实者,我们就试着给他一些浪漫吧。
就如《时空恋旅人》所说:“我们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在时间中的旅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我们所能,珍惜这段美妙的旅程。”
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不要只顾向“钱”看,试着从一复一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金钱很重要,但永远不要把它摆在第一位。
毕竟我们经常告诫自己,做人最重要是开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