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句说:“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过寒假。”确实在学校的时候,由于有老师的监督,所以大家学习时间都差不多,但放了寒假以后,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学开始彻底放弃学习,而学霸却把自己的寒假计划做的满满的,短短一个寒假过后,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一 寒假是巩固高中知识薄弱之处的宝贵时期,以下是一些有效利用这段时间的方法
一、全面排查薄弱点
1. **借助目录回忆**:打开每门学科的教科书目录,按照章节顺序逐一回忆知识点。思考每一章重点所在的小节以及该小节的主要内容。若出现回忆不完整或模糊不清的部分,将其标记为重点复习对象。例如复习数学函数章节时,若对对数函数的性质、图像变换等内容记忆模糊,这就是需要重点巩固的地方。
2. **分析过往试卷**:整理上学期的考试试卷,仔细查看错题。分析每道错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将反复出错或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记录下来。比如物理考试中,多次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题目上出错,这就表明该知识点是薄弱环节。
3. **参考作业情况**:回顾平时的作业,尤其是老师批改后标注错误较多或有疑问的部分。这些地方反映了在知识应用和理解上存在的问题,可据此确定薄弱知识点。
二、制定针对性学习计划
1. **合理分配时间**:根据薄弱知识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为每个学科、每个知识点分配足够的学习时间。例如,语文的文言文阅读和英语的语法是薄弱环节,可安排上午集中复习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下午着重学习英语各类语法规则及应用。
2. **设定阶段目标**:将寒假学习时间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目标。比如第一阶段,目标是将所有薄弱知识点梳理一遍,理解基本概念;第二阶段,通过大量练习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应用;第三阶段,进行综合复习和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三、多样化学习巩固
1. **回归教材**:对于标记出的薄弱知识点,认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理解概念的定义、定理的推导过程,关注书中的例题和注释。比如复习化学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时,仔细研读教材中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阐述以及相关计算公式的推导,通过例题掌握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整理笔记**: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对薄弱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以历史学科为例,用思维导图梳理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记忆。
二 在没有老师监督和学校学习氛围的寒假,要确保学习计划有效执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计划制定层面
1. **合理规划**:制定学习计划时,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包括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寒假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活动。学习任务量要适中,既不过于轻松导致时间浪费,也不过于繁重让人产生畏难情绪而无法完成。例如,若平时数学基础一般,计划每天做一套高考模拟卷就可能超出能力范围,可安排每天完成一个专题的练习题。
2. **明确细化**:将学习任务细化到每天、每小时,明确具体要完成的事项。比如,上午9点 - 10点半背诵英语单词和课文,10点40分 - 12点做物理的力学专题练习题。每个任务都要有清晰的目标,如背完30个新单词并能默写,做完练习题后能掌握某几个力学公式的应用等。
二、营造学习环境
1. **打造专属空间**:在家中设置一个专门的学习区域,保持整洁、安静且光线充足。将学习用品整齐摆放,营造出类似学校教室的学习氛围。学习时,只将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物品放在桌上,减少干扰。例如,在书桌上张贴一些激励自己的便签,摆放绿植增添生机,让这个空间成为专注学习的“圣地”。
2. **模拟学校节奏**:尽量遵循学校的作息时间来安排寒假学习生活。比如,早上按时起床、洗漱、吃早餐后开始学习,中午适当午休,下午继续学习,晚上进行总结复习。这样能让身体和大脑适应规律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三、自我监督与激励
1. **记录学习过程**:准备一个学习打卡本或使用手机应用程序,记录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在相应位置打勾或做标记,这不仅能直观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在心理上产生成就感,激励自己继续坚持。例如,每天晚上回顾打卡本,看到满满的勾会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2. **建立奖惩机制**:为自己设定明确的奖惩规则。如果连续一周按照学习计划完成所有任务,就给自己一个奖励,如看一场喜欢的电影、购买心仪的书籍等;反之,如果未能完成任务,就要接受惩罚,比如减少娱乐时间、多做一套练习题。奖惩机制要严格执行,以强化自我约束能力。
三 合理分配每科的学习时间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平衡各科发展至关重要
一、依据学科重要性和难度
1. **高考分值占比**:参考高考中各学科的分值占比来分配时间。例如,在大多数高考模式下,语文、数学、英语满分通常为150分,而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选考科目满分可能为100分 。因此,在时间分配上,语数外可适当多安排一些时间。假设每天有8小时的学习时间,语数外每科可分配2 - 2.5小时,其他科目每科分配1 - 1.5小时。
2. **学科难度评估**:结合自身对各学科的学习感受和掌握程度,评估学科难度。对于难度较大且自己掌握不太好的学科,如物理、数学等,适当增加学习时间。如果觉得物理的电场、磁场部分理解困难,可在分配时间时,比其他相对简单的学科多预留30 - 60分钟进行深入学习和练习。
二、考虑学科的学习特点
1. **记忆类学科**:像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学科,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积累。可以将这些学科的学习时间分散安排在一天中。例如,早上记忆力较好,可安排30 - 45分钟背诵语文古诗词、英语单词;晚上睡觉前再花20 - 30分钟回顾当天背诵的内容。对于政治、历史等学科,可利用碎片时间,如午餐后、晚餐后,看一些知识点总结资料,强化记忆。
2. **思维类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注重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需要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和练习。安排这些学科的学习时间时,要保证有相对完整的时间段,避免被打断。比如,安排2 - 3小时集中做数学练习题,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
三、结合个人优势和劣势学科
1. **弱科提升**:对于弱科,要适当倾斜时间,但也要注意不能过度忽视优势学科。如果英语是弱科,在保证其他学科基本学习时间的前提下,每天可额外安排1 - 1.5小时进行专项提升,如练习听力、做阅读理解、写作文等。同时,每周安排一定时间复习优势学科,保持状态。
2. **优势巩固**:对于优势学科,虽然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但也不能完全搁置。每天或隔天安排30 - 60分钟进行复习巩固,做一些拓展性练习,保持对知识的熟悉度和敏感度,进一步提升优势。例如,擅长数学,每天花30分钟做几道有挑战性的题目,拓宽解题思路。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逆袭同学的故事。文科女高中共勉四川高三文科女,梦想在上海读大学梦想是自己的,与别人关祝你一切都好,过你想要的生活。我本是一个性格开朗、很爱说笑的人,而步入高三,我整个儿变了一个人……(后来我同学都说我那时有一个没过程的转变)每天早上,我6点钟起床,洗漱完毕,戴好随身听,塞上耳机,面向墙上的小国旗,听国歌。每次早操,我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动力。直到今天,我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听国歌,这使我每天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听过国歌,我总要锻炼身体,三十下俯卧撑,三十个下蹲动作,然后是朗读英语课文。这之间,我可以把早饭做好,一碗稀饭,两个鸡蛋。
高三的生活是紧张同时很枯燥的,由于高一高二我耍的很开心,上课思想上在耍,下课身体和思想上都在耍,作业布置也不完成,要不就是去抄,结果每次期末考试成绩就一塌糊涂,慢慢的一点学习的兴趣都没有,有段时间很颓废,心头想法就是读专科或者毕业去打工。直到高三百天誓师大会后,我才重新开启学习模式,因为我知道文凭的重要性,如果没努力就放弃,那完全是自身的问题,学校的复习对于我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因为我的基础太差了,看书就像看天书,做题真的一点思路都没有。
后来我遇到了小航哥,小航哥分析我的情况和分数过后给我定制了相应的提分计划,语文的基础知识手册和阅读,我剪成3本,每十天换一本。看基础知识手册当看书,阅读素材着重理解其中心思想,数学每天做3套题目,只做选择题和填空题,时间控制在2个半小时内。第二天都将昨天做错的题目看一遍,3天、一周后再分别看两遍。这样我的数学解小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快速提高。英语每天做一套题,将不认识的单词记录下来当晨读材料。对于我这样的基础,小航哥叫我把课本一定要利用好,特别是书本上的例题,很多基础的解题方法,通过这种解题方法理解知识点,掌握它。每天我都会配合小航哥学习,不会做的题我也会及时和小航哥沟通,小航哥也会给我答疑,帮我解决我不会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我的基础慢慢提升起来,看得多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多了。最后我高考考了601分,虽然比不上很多大神,但是对于我自身来说真的逆袭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