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不到半年的表弟在朋友圈感慨“毕业就是再也回不去的时光”。我随手点赞,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我已经毕业六年了,这六年我都干了些什么?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的付出和收获都在时间里刻下印记。你可以不理睬但是总有一天你会忍不住回忆 ,那时的感慨全都跟彼时挂钩。
毕业第一年大家都差不多,做着最基层的工作,拿着饿不死奔不了小康的工资。毕业后五六年大家的差距才真正显现。
论文答辩后的毕业酒会是离开校园前的最后狂欢,把酒言欢我们还是同学,约定他日再重逢。踏入社会,各奔前程,异地相逢却不相识,我们是路人甲。
有些人在毕业前我们已经见过最后一面,已经告别了,只是我们不曾意识到。
1
我在大学期间是按部就班,脚踏实地的好学生。我当时学习的目的就是拿奖学金,除了专业课我没有读几本课外书,没有认真提高过自己的其他技能。大学里没有挂过科,只有计算机等级考试因为上机操作不熟练,考了两次才过。没办法计算机一直是我的软肋,连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都是模棱两可,打字不够迅速。结果奖学金倒是金盆满钵了,但是对未来职业缺乏规划以及职业技能的不足导致我毕业后走了不少弯路。
大学毕业后我先在北京呆过一年,从事编辑工作。回南昌后求职不顺利,尝试做过外贸,最后才选择了至今一直从事的教育培训工作,上升空间有限。拼搏要趁年轻,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我本科毕业时已经25周岁,这个年龄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毫无优势可言,再加上前期准备不足,工作一直受挫。
相反我的大学同学喻某在校期间虽表现平平,但毕业几年后却成绩斐然。毕业后他先是在外贸公司做了几年,熟悉了外贸的所有流程并积累了一部分客户资源。2016年他辞职开始创业,一个人包揽了跟单员、报关员、财务、出纳兼公司CEO的全部工作职责。熬过最艰难的时刻,如今公司已初具规模,不仅在深圳置业买车还打算把公司开到香港去。
2
我不喜欢用财富去衡量一个人的成就,但一个人赚钱多寡恰恰却是能力的体现。
我们的差距表面看是毕业六年后产生的,实际上大学期间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我和喻某虽是大学同学,但生活学习完全没有交集,我们完全是平行的轨道。我的按部就班决定了踏入社会后作风也不会太大的改变。他在大学的“混沌”决定了踏入社会他不会按部就班。
我是好学生但不一定是好职员,人一定要学会灵活变通才能在工作的夹缝中求得生存。踏入社会,工作不像学习,需要你去记忆背诵,然后一张考卷检验学习情况如何。工作上的问题必须即时解决,你没有复习以及重考的机会,也没有老师给你划重点。对待工作不能用对待学习的方式,公司录用你是让你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你来学习,所以摆正心态特别重要。
3
一个人如何度过大学生涯实际上就决定了Ta踏入社会能翻起多大的浪,创作多少社会财富。
初入大学每个人都雄心壮志,豪情万丈。可是因为监督以及老师的督促很容易滑入堕落,无所事事的深渊。那么在大学里如何为日后的远航打好基础呢?
扎实的专业基础
不论你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一定要打牢专业基础知识。创业的喻某虽然会逃课,但是他很会把握分寸。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他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但他清楚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对他来说太难,他果断放弃。外贸英语难度没有这么大,过了英语专业四级已足够应付。
我作为英语老师,扎实的专业基础让我经得起家长和学生的各种专业基础知识的考验。通过英语专业八级的考试更是让我的简历增彩不少,让不少家长刮目相看。
提升职业技能
英语专业的学生不是说只要把英语学好就可以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很多基本的操作是很多工作都需要的职业技能,比如对办公软件的熟练使用就是其中之一。
参加工作后才发现原来PPT也可以做的很炫。我的一个同事就是因为PPT做得出色,内容逻辑性强,风格独树一帜,屡次被领导表扬,升职很快。
参加高质量的社团
初入大学校园,你会被各种各样的社团搞得眼花缭乱。很多社团都很吸引你,但是参加一段时间后你又觉得没什么意思,千篇一律,于是又放弃了所有的社团活动。在入团之初,你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通过社团活动你想得到什么或者社团对你今后的发展成长有何帮助,你都要考虑清楚然后再做决定。
公号遇见小mi的作者多次在文章中提到她在大学期间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加入了校心理健康中心,一方面夯实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接触优秀的学姐、学长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之后的文章中她反复提到这段经历让她在工作生活中特别受益。高质量的社团活动可以起到一箭双雕,反之你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我的大学生活过得很充实,但是踏入社会后回想校园生活,如果当初自己能懂得这些,我的大学生活会更加精彩,毕业后工作也会更加顺利,少些波折。
如果你尚未毕业,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
如果你已经毕业,那么祝福你也祝福我,希望我们都能享受这场旅行。